古代铜器之食器
发布时间 2020-10-03 浏览 49423 次
。商早中期,鼎为小直耳、深腹、短锥形足,其中一耳与一足在一条直线上,一耳在另外两足之间。鼎体较薄,花纹简单。商后期至西周早期鼎腹稍浅,两耳稍大,三足变为圆柱形,两耳位于三足之间,胎体厚重,花纹精美,这一时期也有分裆鼎、四足方鼎和扁足圆鼎。西周中后期,鼎开始出现附耳、兽蹄形足。春秋时则均变为附耳,蹄足,鼎身渐薄,出现鼎盖。战国后期,鼎胎更薄,盖上加环,可翻转过来用作盘,鼎身纹饰细碎。秦汉时,鼎为素面,器型沿袭战国式样,有的鼎足做成熊足状。

  商周时期,鼎不仅是实用品,也是奴隶主贵族身份和权势的象征。鼎的使用有着严格的制度,不允许随意僭越。等级越高,使用鼎的数目越多,反之则少。礼书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分别盛放牛、羊、豕、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而一般平民和奴隶则不能用鼎。

簋  

  簋,又写作匦、朹,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商至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簋的形制很多,变化较大。商代簋形体厚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网站统计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