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玉斧、玉刀文化内涵
下一主题:根雕艺术的品类
古人仿镜或为传世品、或为出土品,虽纹饰与真镜相近、包浆古旧,但仍然可以辨别。汉唐铜镜铸制比较精美,尽管有的锈蚀很严重,但仍能显示出当时的精湛工艺。而后仿者绝大多数铸制粗糙。汉唐铜镜表面镀锡,经千年土中埋藏或人间传世后,或白亮如新、或黑亮如墨、或翠绿如漆、或五色间杂,都多少留有镀锡的痕迹。宋、金、元、明铜镜,虽部分仍用镀锡工艺,但与汉唐铜镜区别明显。后仿镜已多不镀锡、或镀很薄一层,日久就会剥落。
汉代铜镜虽铜质往往变朽,但仍能看到镀锡的闪亮痕迹,而宋代及其后的仿汉唐铜镜,有的距今仅几百年,保存完好,但镜面铜质裸露。同时两者的铜质有很大的区别。
汉唐铜镜,铜质发红,少量因含锡过高断截面呈银白色,宋代以后铜质逐渐由红向黄转变,明代中期后彻底用黄铜铸镜。根据不同的铸制材料,可以判断出铜镜的大概铸制年代。
汉唐铜镜在镜钮、缘、纹饰等处与宋代以后的仿品有明显的区别。如汉唐时期的铜镜半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