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的事。《桂苑丛谈》中记载,唐时候有人发现有一种节茎呈四方形竹子,深秋至简,经岁成竹,质坚韧,可做手杖及观赏用。而唐人段公路在《北户录方竹杖》中,对把方竹削圆上漆制作拐杖评为“庸俗不解事之诮”。可见当时人们对竹子自然形态美的重视。唐代韩愈在《题木居士》中关于“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及“为神讵比沟中断,遇赏还同爨(cuà窜)下余。朽蠧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的叙述,也可看出当时根艺的兴起和被人们所珍爱。韩愈的着两首诗也描述了一件“人物”根艺美术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根如头面干如身”,可看出当时这件作品的作者,将一个带树干的根倒立起来,创作了一件“似人”的艺术作品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所表现的人物形象不的一位普通人,而把它视为一尊“神佛”的形象,既称之为“木居士”。古人认为这一根艺造型,所表达出的形象与思想内容和树根本身所自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