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需要细细品味,像在嘴里含一枚槟榔,一点一点地咂摸才解其中的味道。中国是崇尚玉文化的国家,采玉相 琢玉以及给玉定制由来已久,据中国最早的一部有编年史的史书《史记》记载,黄帝时以玉为器已相当普遍。黄帝是中国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其生活的年代约在公元前期2550年到达2500年,距离今天有4500多年,可见中国玉文化之悠久。到公元前期2140年以后的夏商周时代,玉的用途更加普及,一至天子下到庶民,“未有身不佩玉着”,“国家重典、社会礼文,未有不以玉伐之玉”。尤其是周代,夏商两代以清铜器为国宝,而周代视玉重于铜,比如周代的君主规定祭祠必须用玉器,安全的餐用 器可以用铜器,这一点可以从出土的两周时代古玉器和青铜器上得到印证。两周时代不仅大量使用玉器,而且把玉作为德的象征,以玉德来看当时人们尊崇的仁、义、礼、智、忠、信的化身。君子要想证明自已的品行端正,必以佩玉来证明。《诗经》中有:“乃生男子,载弄之璋”。《玉藻》中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为什么如此重视玉呢?因为玉的温润缜怒与人们处世的周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