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风景布局无不得当,人物形态神韵呼之欲出。清代竹刻笔筒,用“角孚”款。由一截天生椭圆扁竹刻就,得自然造化之妙。正面为渔翁夜泊图,渔夫与隐士神态逼真;水面浪水粼粼,芦苇折腰;背景则是嵯峨大山、树木参天、依岩而立、花叶枝蔓,栩栩如生。另一件故宫所藏竹刻珍品“牧牛图竹雕笔筒”也极为有名气。作品作者估计为清代嘉定竹人。牧牛图竹雕笔筒,由一段二节的偏欹竹根雕作,方14厘米,其径弧曲不一,上下不等。作者因势随形,运笔施刀,雕刻成山拗“牧牛”图景,牧牛图背景山壁如削,却又参差凹凸,作者借用其间自然竹节而为窄狭起伏山径。刻面上有二牛,大牛首出弯角,体魄强壮、小牛逍遥自在,似乎在窥视草间跳跃的昆虫,形象极为逼真。作者运用竹肌之筋,也很巧妙。刻雕的山体,显出竹筋的功能,犹如中国画画山技法的斧劈皴,平添山势峻峭、地面苔点密铺,倍增旷野生趣。
二、竹刻主要品种
翻簧竹刻:
竹刻之一种。也叫“贴簧”、“竹簧”、“反簧”和“文竹”。将毛竹锯成竹筒,去节去青,留下一层竹簧,经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