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广州象牙雕
下一主题:北京象牙雕
从春秋到战国,尤其是战国的中晚期,随着青铜冶造技术的提高,铜镜也变得绚丽多彩起来。殷周以来维持了几千年的质朴风格被琳琅满目的多层次纹饰所取代。在铸造方法上,浅浮雕、高浮雕、透空雕、金银错等相继出现,形成了铜镜制造的第一个高潮。由于生产数量多,春秋战国铜镜在收藏家手中不乏珍品,市场上也每每能见到战国铜镜。要判断其真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形状:多为圆形。直径以200毫米左右为最常见。镜体薄而轻巧,厚度在2-4毫米之间(超过4毫米者绝非真品)。镜纽狭小,有纽座;镜边在春秋初期是平直的,从春秋中期起镜边都有了微微的上翘。
二、纹饰:以几何纹与动物纹为主。几何纹在春秋时期以绳纹、圆涡纹、云雷纹为主(此类镜已很少见)。战国时期则以山字纹为特征。在三山、四山、五山等多种形式。动物纹在战国中期以后以蟠螭纹(即龙纹)为最流行。其他兽纹镜也开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