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首套人民币衍生藏品:
下一主题:南柯“邓通钱”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铸“大清铜币”。这类钱币分4种:1、当二十重四钱(其中背面有珠圈者目前市价为60元/枚,“20”后有点约为25元/枚,中央有星点约为10元/枚,普通的仅值0.5—1元/枚)。2、当十重二钱(中央有星点约为15元/枚,普通的仅值1—7元/枚)。3、当五重一钱(约便50元/枚)。4、当二重四分(约合60多元/枚)。这类铜币成色为含紫铜95、白铅5,在当时铸造量很大,曾在民间广为流通和使用。目前,在钱币交易市场里也常见有“大清铜币”批量出售。
民国成立后,铜元仍继续大量流通使用。1914年,铜元正式改称“铜币”,民国发行的铜币与清最大的区别是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各省铸造的铜元大多为两面叉的国旗图案,并有“开国纪念币”或“中华民国铜币”字样。在目前的钱币交易市场里,一些普通的“开国纪念币”仅人民币数角或数元,一些存世量较少的可值数十元、数百元左右。其中罕“孙中山像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