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新玉人见人爱 古玉收
下一主题:市场悄然转向 宫廷艺
被今人广为收藏的折扇,较常见的说法是明代从日本传入高丽,再传入我国。江苏南宋墓出土的黑漆奁盒上,已有彩绘仕女手持折扇,说明宋代我国已有折扇出现。折扇真正流行当为明代永乐以后,郑板桥给老婆婆写扇以救燃眉之急的故事传颂民间;明末名妓李香君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则演绎了一曲 《桃花扇》传奇。明清民国时代,商贾文人夏秋之际,人手一把扇子,以精致新奇为荣。文人商贾初次见面,手持的折扇往往是重要道具,打量一下对手什么档次,人品身价如何,亦能看出一二。
而在传统戏剧中,更是通过扇子的不同用法,来表现不同的人物,生旦净末丑都可用扇,用程式化的动作衬托人物性格。
方寸之处斗才情
正因为自古以来,扇子能够体现身价身份,因此文人骚客在扇子上无不工其精巧。
比如扇骨。所谓扇子未打开,扇骨先展示,所以在扇面书画发展的同时,折扇扇骨相对独立的艺术特点也开始产生。扇骨制作材料就有木、竹、象牙、玳瑁等,其中以竹最为多见。陈克涛介绍,这是因为竹子弹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