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春,白居易在庐山香炉峰与遗爱寺之间,建了一幢草堂并开垦了茶园。
茶是医沼心头创伤的灵丹妙药。在茶水的滋润和启迪下,诗人心头的创伤平复了,他不再去哀叹世道的不公、生活的不幸,而是以坦荡的胸襟来对待宦海沉浮,象品茶一样从容地去品味人生的苦涩。茶人认为:苦茶不苦。在茶人眼中“日日是好日“。与茶交上了朋友,白央易变成了“白乐天”
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
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为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此后,他与茶相伴,度过了先苦后甜的一生。
《琵琶行》是用文字描写音乐的千古绝唱,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知慰藉了多少后世流浪的心。
无和十三年(818年)冬,白居易便升为忠州刺史。
白居易在忠州刺史任上仅仅一年多就时来运转。元和十五年月1月,宪宗暴卒,穆宗继位,白居易奉调回京,任司马外郎,同年冬,又升为主客郎中,知制诰。皇帝起草诏书的亲信大臣。换上了高官的绯衣,白居易匡国救世,兼济天下的雄心又热了起来。他的好友元稹本已当上了翰林承旨学士,同平章事(丞相)等要职,因得罪了皇亲国戚、宠宦权贵,仍不免两面三刀次被诬陷,并于长庆二年6 月罢相出贬为同州刺史。现实生活再次给予白居易上了一课,使他更加清醒了。既然兼济天下,自己回天乏术,为了“独善其身”,白居易主动请求外任,经过努力,白居易争取到了杭州刺史的诏封,实现了他幼年时想“领一郡之事,为一方之主”,掌管杭州的梦想。
离开了政治斗争的漩涡,白居易“如鸟得辞笼”,“遇物尽欣欣”,看什么都觉得充满生机,欣欣向荣。到杭州不久,白居易在《钱唐湖春行》这首诗中,宣泄了自己的喜乐之情。诗云: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啼。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是品茗高手,对烹茶用水十分讲究,时常访泉觅水。他最喜欢用虎跑水来烹茶。在《山泉煎茶有怀》一诗中他写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三年刺史任满,白居易要离开杭州了。他为杭州留下了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二百首诗。
白居易杭州任满后,被诏封太子左庶子,但再也不想回到京城长安去了,这时白居易才53岁,就接到了任苏州刺史的诏命。当时元稹因在浙东任职,崔玄亮在湖州任职。他们三人既是同年进士及第的好友,又是过从甚密的诗友。有茶、有景、有朋友,白居易开心极了,浙东、湖州、苏州三郡相邻,三州刺史相互唱和,诗篇往来不绝。
宝历二年(827年)诏回长安。大和元年11月,又被封为刑部侍郎。
白居易于大和三年(829年)他5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