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七碗变神仙唐朝人怎样
下一主题:自汉唐以来饮茶方法的
我们有一点点失望。仅仅百余年历史,“藏客”的隐踪就没有一点线索?他们难道和年轮一道消失在了历史的深处?
随从任玉贵,我们来到湟源县城的明清一条街―――它是当时“歇家”们的住宅和商号最为集中的地方,现在很多老建筑留下了当年繁盛的一鳞半爪。终于有了“藏客”的消息,我们很兴奋。任玉贵把我们带到了当时生意做得最大的“藏客”―――安寿龄的家里,据说当时他的家产曾达40万白洋。一进家门,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北面的正房是二层楼,顶楼雕梁画栋,有明显的汉藏结合的风格,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寿龄早已过世,他60多岁的儿媳妇接待了我们。谈及自己的公公,老人记忆犹新。当年她的公公赶着牛队和马队进西藏,走内地,历尽艰险成就今日家业,而今天位于县城东城壕三横巷的这座老宅子就是当时的商号,兼有旅馆功能,还带有大马圈,极尽风光。老人还保存着公公和婆婆的照片。
“藏客”确实已经成为过去的说法。在今天,有经商传统的湟源人走南闯北,有一大部分就在西藏经商,他们做服装生意、开饭店、卖虫草、搞运输,还有人成了企业家。赶着马队去西藏已经成为历史,有时,相识的湟源老乡开着自己的车组成车队,进藏时多少有些浩浩荡荡的味道,青藏铁路通车后,舒适、豪华、安全的火车又成了他们在老家和西藏之间的首选交通工具。在今天,不知还能不能给他们安一个代表着先祖荣耀的名字―――藏客?
大隐隐于市。在明清一条街,有很多藏客人家,建筑都保留着或多或少的原貌,只是人异物非,发展的印痕已经渗透或掩盖了那段历史,“藏客”这个带有神秘和传奇色彩的群体,我觉得我们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