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在武夷创建武夷精舍,蛰居武夷,著书立说,以茶会友,以茶论道,以茶穷理,常与友人学者,以茶代酒,或宴于泉边、或宴竹林或宴岩亭,或宴溪畔。“仙翁留灶石,宛在水中央。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茶宴以禅林茶宴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径山寺茶宴最有影响。径山寺在今浙江省余杭市境,那里山明水秀,是品茗佳处,旅游胜地。山中径山寺建于唐代,每年春季都要举行茶宴,自唐以降径山境会亭茶宴,形成一套颇为讲究的茶宴礼仪。南宋开庆元年(1259)日本高僧南浦昭明禅师来径山寺求佛法,前后五年学成回国,将径山寺茶宴仪式传到日本,在此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以茶论道”的当今“日本茶道”。
古代茶宴因客而异,分品茗会,茶果宴,分茶宴三种。品茗会纯粹品茶,以招待社会贤达名流为主;茶果宴,品茶并佐以茶果,以亲朋故旧相聚为宜;分茶宴,才是真正的茶宴,除品茶之外,辅以茶食。茶宴之道,追求清俭朴实,淡雅逸越,以清俭谈雅为主旨,展示人们希冀和平与安定的心愿。
茶宴符合中华民族俭朴的美德,具有待客交谊之功,又能明志清神,修德养性,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避免酒宴之劳神伤财,赴茶宴确是一种高层次的美的享受。久而久之,由茶宴、茶会、茶话演化而成今日的茶话会。它的释义可以说是“用茶与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交性聚会”。茶话会以其简朴无华而风行全国。每当佳节来临,国家领导人备清茶一杯,请各界人士,社会贤达座谈,共祝良辰,互表心愿,促进全国各民族及党内外大团结的新局面。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自建国以来将茶话会取代了酒会,亦即茶宴取代酒宴,用于社交活动的方方面面;共商国策,招待外宾,庆贺佳节、学术讨论,签约奠基,表彰先进,送旧迎新……诸如此类,纯洁了社会风气,节约了巨额开支。以茶养廉、反对奢侈,反腐倡廉,乃俭德之风。此风传到国外,受到广泛的欢迎,被誉为“茶杯和茶壶精神”。这足以说明,纵使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宇宙时代,中国茶文化仍是人类最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