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一笑 品茗一杯
发布时间 2009-07-03 浏览 24074 次
山千年古茶树,易武镇百年老茶号,种植、采摘、晒青、揉茶、紧压、包装乃至于品尝,令我长了大见识,迷上了普洱茶。木兄的书中多有详细描述,我就不再赘言。

采访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在思茅遇到的两位研究茶叶的专家张木兰、肖时英夫妇。两位前辈20世纪50年代初学得茶叶种植专业,为了亲眼见到大叶茶种,志愿到云南,从昆明搭车到楚雄,一路走到版纳。犹如两粒茶树籽,植根滇南红壤,得天造地化,终成撑天良材。夫妇二人半个世纪与茶相伴,为茶奉献了百年风华,没谈过一句甘苦,没抱怨过半点得失。生命中只有茶,讲茶如讲述他们的亲生子女如何长大成人一样,知足知乐。木兰老师说:“茶初入口,微微发苦,渐渐回甜,味醇无穷,我们俩便是茶味人生。”

第一次告别他们,曾远远望到两位老人,手牵手在绿茶园中漫步,烂漫夕阳,一派安宁。隔年,又和木兄去看望两位老人,肖老师独自在家,从他的语气中感到木兰老师患了重病,只有讲到茶时,才流出一丝浅浅的笑。一周后,回到昆明,得知张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

“种成大树寿山河”,蔡元培先生的这句话印证了无数的知识分子在为中华山河奉献了自己的所有。木兰老师的魂魄会永远守护在滇南那片葱郁的茶林中。

普洱茶》一书在读图时代公司的协助下将要面世了,我非常高兴。霁弘和他的朋友们为云南的文化,为茶马古道付出了太多太多,我敬佩这些为云南文化默默奉献的人们。

六大茶山之序一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