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用茶 “以制戎狄”之
下一主题:茶 技
如派学生到日本留学这点,继云南和浙江省之后,这一时期安徽 省就堪称典型。据档案记载,在1920—1928年这几年中,安 徽就先后派遣胡浩川、汪轶群、陈鉴鹏、陈序鹏和方翰周等多人留日 。胡浩川、方翰周等,也是1920年安徽省第一茶务讲习所的首届 毕业生。胡浩川1921年赴日本静冈茶叶实验所专学制茶,192 4年回国。是年胡浩川回国后,安徽省又派陈序鹏至日本留学。方输 周出国稍晚,他直至1927年才派去日本;也是学习制茶,193 1年回国。这批各省派至日本学茶的留学生,他们中的不少人,如吴 觉农、胡浩川、方翰周等等,在抗战前后和解放以后的长期茶叶工作 中,为我国茶业和茶叶科技的发展,都作出了许多突出的贡献。
在茶业教育方面,清末民初提到的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云南实 业厅创办的茶叶实习所、湖南茶业讲习所依然还继续存在,但各自也 有些变化。如四川通省茶务讲习所,由灌县迁至成都,这期间并改名 为四川省立高等茶叶学校,学制三年,至1935年才停办 ①。云南 茶叶实习所在1924年前后,也在昆明市郊购得一块荒地,呈准开 辟为模范茶圃,将实习茶场从宜良迁至昆明 ②。湖南茶业讲习所这时 由长沙移安化后,也改称湖南安化茶业讲习所。此外,1918年安 徽创办的休宁茶务讲习所和屯溪安徽第一茶务讲习所等,也都延续到 1921—1923年才关闭。这些讲习所不但为地方培养了专业人 才,在科技方面,也为当地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