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茶税法规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6603 次
税固定下来,列为国家财政收入是德宗贞元九年(793 )正月的事。《食货志下》载:“盐铁使张滂奏曰,伏以去岁水灾, 诏令减税,今之国用,须有供储。伏请于出茶州县及茶山外商人要路 ,委所由定三等时估,每十税一,充所收两税。其明年已后所得税外 贮之,若诸州遭水灾,赋税不办,以此代之。诏可之。仍委滂具处置 年奏,自此,每岁得钱四十万贯,然税无虚岁,遭水灾处亦未尝以钱 拯瞻”从张滂的奏折,说明贞元九年朝廷决定征收茶税的原因是“去 岁水灾”,倘后“赋税不办”,所以要征收茶税“以此代之”,目的 在“供锗”。税率定位较低,估价征10%,但从此“税无虚岁”,以 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成为封建国家的专利,我国茶税法规正式 宣告成立。

    宪宗时期,先后平定刘辟、李铸、吴元济等藩镇叛变,其他藩镇 也表示归附,形式上获得了全国的统一,但还未根除藩镇势力。此时 期提倡屯田、营田,重视农业生产,对维持残破的北方生产局势有积 极作用,使大唐帝国曾一度出现中兴时期。可能是由于时局的安定, 财政情况的好转,将原先“置茶盐店收税”的措施罢除,但不久又予 恢复。

  

  晚唐是唐政权由衰落趋向瓦解的历史时期,朝廷日益腐败昏聩, 宦官檀权与藩镇割据想始终。皇权低落,甚至皇帝的废立、生死亦为 宦官所掌握。穆宗长庆元年(821)七月,成德、魏博两节度使又叛 乱反唐,穆宗发兵十五万讨伐。以致国库空虚,盐铁使王播“图宠以 自幸,乃增天下茶税,率百钱增五十”,大幅度提高茶税。

  

  武宗即位(841),盐铁转运使崔珙又增江淮茶税,“诸道置邸 以收税,谓之塌地钱”,正税之外,又加横税,可以说茶叶杂税始自 晚唐武宗时期。

  

  到宣宗大中初期,“庐,寿、淮南(茶)皆加丰税”,“每斤增 税钱五,谓之剩茶钱”。“天下税茶,增倍贞元”,即茶税提高到20 %。正税之外,还有横税,而且由初期的按值计征改为按重量计征。

    由于诸道关卡林立,茶税苛重,流通渠道不畅,市场供应偏紧, 私贩茶叶就更有利可图。大中五年(851),湖州刺史杜牧上书:“ 几千万辈尽贩私茶,亦有已聚徒党。”大中六年(852),盐铁转运 使裴休立“茶法十二条”,其中有“厘革横税,以通舟船”,禁止各 州层层设卡,使“商旅既安,课利自厚”,保护了商人利益,有利于 促进滴品流通,但对私贩的处罚极其严酷。

  三、剖析与评仪

   唐朝征收茶税,初因“四镇之乱”,复因水灾用赋减免,是在物 质条件已具备的特定时间和特定条件下形成的。当初税率1O%,并不 算高,经商纳税,无可非议,不能把封建杜会的合理税收笼统斥之为 “掠夺”。但茶税伴随着宦官擅权、藩镇割据而一再加重,正税之外 ,又有横税,且直线上升,税重价高,厚敛伤尺,不能不说是蠢政, 应该受到谴责。

  

  唐朝的茶税,初按三等估价,后按重量计征,很不完善,属首创 期。四川的茶税体制,唐朝起就有别于东南各地,且沿袭到后世,在 我国茶叶税制史上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封建国家时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捐税 就少,反之则重。从唐朝茶税的征收和或征或停以及由轻到重的全过 程,突出地反映了这个可题。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