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米芾《满庭芳绍圣甲戍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 所谓"紫泥",即是紫砂泥,而"砂罂"、"紫瓯",则均为用紫砂泥制成的器具。至于羊角山宋代窑址,南北走向,宽约十米,长约十几 米,属于小型龙窑,窑侧有砖垛两排,砖属北宋中期,出土的紫砂器残片(图1),有壶、罐两种,以壶为大宗,既有圆器,也有方 器,复原之,有高颈壶、矮颈壶和提梁壶等,器呈紫红色,据测试,其确为紫砂泥。 至于羊角山宋窑出土紫砂器的造型工艺,并不是一般陶瓷的陶轮拉坯成型工艺,而是采用紫砂器独特的泥土镶接成型工艺,另外, 器物里外无釉,均明显为紫砂器特征。据考察,该窑的年代始于北宋而盛于南宋。 上述,由于有种种文献记载和考古实物的出土,人们才广泛认为紫砂器发 于北宋的。 不过,这里还需要指出的是,就目前考古发现而言,紫砂器是始于北宋,但就文献记载而言,确似乎还更早。早在唐代,茶圣陆羽 《茶经之用》有曰:"熟盂,以贮熟水,或瓷或沙,受二升。""熟盂",即盛沸水之盂,"瓷"当是瓷,而"沙",按照上面对宋代史载的 解释,则应为紫砂泥,"或瓷或沙"即是或用瓷土或用紫砂泥制成的熟盂。也就是说,在唐代,紫砂器已经出现。在对北宋紫砂器残片 的研究中,人们有一种认识,即认为此时的紫砂器已经很成熟,其起源似乎还应更早,说"羊角山的发现暂时可以把茶和砂陶的碰撞 定在北宋,但谁都知道它们之间的第一个回合要比这早得多。"唐代,目前虽无紫砂器遗物的发现,但我们知道,宋之前,宜兴的陶 业一直都很发达,据考古调查,宜兴地区的古窑址,自汉至唐,一直绵延不断,有汉代的川埠乡和西山前的窑址群,有六朝的南山北 麓汤渡村和均山的青瓷窑群,有唐代的涧 古龙窑址,等等。唐代,宜兴的陶业很发达,又地产紫砂泥,而文献既然有记,所以紫砂 器出现的"第一个回合"可能就是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