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之诞生(中)
下一主题:武夷岩茶工夫茶十八道
初次认识的特区某公司经理,以袋泡菜莉花茶待客,他向我抱怨冲工夫茶太费时间,而且茶汁太浓饮了容易失眠。而他做经理搏生意,是最伯睡不到钟点的;潮剧导演郭君则恰在用正宗宜兴紫砂茶壶冲泡“参芪茶”,他边冲边向我宣传了一通“参芪茶”补虚扶正、益气润肺、提神益志、养颜回春的功效。最后到了报社某编辑家里,待客的还是袋泡茶。只不过他的花样是云南普洱冲泡杭白菊,请教 之下,方知有日他去龙湖宾馆赴宴,侍应小姐上菜之前,招待的便是这种茶水。 一个夜晚造访三位地道潮汕人,吃不上一盅地道工夫茶,或是偶然。但我认为,这也许是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节奏的加快使然。 就是工夫茶本身,也有人们始料不及的。
近几年来,海滨路的带状公园每到夏秋时节,便有一个“工夫茶角”出现。有趣的是:这里的工夫茶客,基本都是青年,每当暮色初染,一对对红男绿女,或三五成群的年轻人,便结伴来到这里,寻求一种新鲜的乐趣。他们一大早就等候在海堤上的个体商贩那里,租上一方席子,一副工夫茶具,尔后便躲进花丛树影,席地而坐。烧火沏茶,临风把盅,浅啜慢饮。更为奇巧的是。啜饮之间,吮石螺,烧稣鱼,啃薄壳,呷啤酒,啜饮料;末了,再来些水晶包、鲎粿之类的“填肚物”。他们边饮边食,有的还把收录音机、吉他小提琴带来,边饮边玩,讲求的完全是饮食环境的优美和气氛的热闹,他们的物质消费换来了精神享受。
可以说,这是一种古朴风俗和现代文明的结合,不失是一种新的“茶道”,这种饮茶与娱乐和谐统一,为古老的“潮州茶道”,注入了新的活力。说明汕头人的夜生活,正迈向新的档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