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国际话语权困局
发布时间 2009-05-17 浏览 28931 次
没有问题,但如果用的是欧盟农药就很难说了;再有,国际上的检测方法和中国不同:国际上用的是干茶检测法(检验叶末),而中国是湿测法(检测茶叶浸出的汤水);当然,环境污染对茶叶的品质也有影响。

  实际上,这些都仅是外部因素,中国茶业更重要的发展瓶颈出自于内部。

  一是产业化程度低。中国茶树种植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小农生产,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导致茶叶产品较难控制;二是从业人员多(近8000万),但管理分散,且人员素质较低;三是科技化程度低。

  王庆告诉记者:“外国茶企都采用机械加工,因此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由此产品价格的竞争力较强。但中国茶要做名优茶,无法采用这种模式。例如一斤龙井至少要采3万个芽头炒制而成,一个采茶工人要采3万次,人力成本高是造成中国茶价格高的一大原因。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工水平和对茶叶的相关研究也都比较弱。”

  陈楚平则忧心目前茶界的人才断层。“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的力量是相当雄厚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后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各茶科所开始自谋生路,更多地开始跟企业合作开发产品,进行实用性研究,忽视了基础研究。中国茶企也因为规模较小、公司化程度不高,无法给高校毕业生足够的学习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英国联合利华(立顿的母公司)每年都在中国各高校的茶学系把最好的学生挑走,给予他们奖学金,让他们进入立顿的科研总部工作。联合利华每年花在茶叶基础研究上的钱就高达360万英镑。”

  此外,大品牌缺失的问题无法回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与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全球茶产业正在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品牌化,中国茶业与国际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中国应该抢抓机遇,积极进行国际化品牌建设。

  “就目前来说,国内品牌做得好的如竹叶青、七彩云南等,服务品牌好的有张一元、吴裕泰、老舍茶馆,产品品牌有贡牌龙井、五云牌信阳毛尖、华祥苑、八马、凤山牌铁观音等等。我们正在努力推中国的名牌茶。”王庆告诉记者。

  而标准问题也是中国茶走向海外的一大屏障。“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是跟国际脱节的,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往往别人已经把位置占好了。我们在做绿茶标准,已经做了9年,主要是绿茶产茶国之间的分歧。谁掌握标准,谁就占领市场,这是利益之争。红茶的标准做得早,所以很快就通行世界,而我们现在工作则很难开展。近来,国际会议上还在做几个新的标准,但有些我们不是主导国,因为最早提出做这些标准的不是我们。”王庆说起这些,很是遗憾。

  在马克杯里泡龙井?

  在如今这个地球村时代,中国的好茶却很少为外界所知,在西方人眼中依旧是神秘的东西。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产业想要做大做强都必须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开疆辟土、有所作为,中国茶产业也不例外。

  有分析家认为,中国在将茶介绍给世界的同时,也要将茶文化一起推向世界。其实,让美而繁细的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和中国软实力的象征之一,是再合适不过。

  对于根深蒂固习惯于马克杯和牛奶的国家来说,接受一种完全不同的原汁原味的中国茶是很困难的。举个例子,在日前于芬兰举行的中国茶文化展上,多幅有关茶文化的绘画作品中大多有这样的场景:崇山峻岭,茅屋一间,三五好友,拂袖饮茶。芬兰人在看到画面后联想到的却是:阳光沙滩,临海平台,一群朋友,一壶咖啡。这不仅反映了生活习惯的不同,也反映出中西文化间的差异。

  但是,喜欢马克杯的西方人,一定不喜欢龙井吗?答案是否定的。

  有报道称,如今西方人对精茶的兴趣日渐浓厚,“人们开始认识到,茶是一种很有意思的产品,内涵十分丰富”。

  《国际名茶专刊》的英文总编审,被称为茶叶界“马可·波罗”的莫莉·斯乔姆认为,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大有可为。她发现,其实很多美国人喝的都是袋泡茶或冰茶,对中国炮制过程讲究的“热茶”,美国人是很陌生的。莫莉说,虽然美国人习惯饮咖啡和可乐,但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报告指出,茶才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饮品,于是现在已有不少美国人开始对喝茶感兴趣,中国茶的前景值得期待。

  当然,单纯地期待外国人主动爱上中国茶是不现实的,我们还需要自己走出去。

  拿美国来说,由于美国人生活节奏较快,很少人会花上大量的时间来喝茶,这就要求中国茶商根据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制作袋泡茶或是速溶茶,推出诸如家庭茶、办公室茶等冲泡系列,在保证口感的同时,适应美国人的生活习惯。

  “西方人喜欢在茶里添加东西,比方说他们会认为泡龙井的时候应该加一勺糖,否则味道太苦了,他们还喜欢袋装茶,觉得清洁简便。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改变?”王庆认为,目前中国茶的产品结构、种类和饮用方式还没有和国际接轨,而要让国际市场更加接受中国茶需要做到两点,一是告诉对方中国茶的好处,二是调整自己适应对方的口味。

  要说出中国茶的好处,首先要研究茶的科学内涵,把每个茶类的特点弄清楚,并公之于众。中国有丰富的茶类,为人们提供了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还是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的。比如,中国白茶近年来走俏美国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有科研人员论证说白茶中的成分对健康有利;乌龙茶在日本卖得好,是因为日本研究人员做了病理实验后,发现乌龙茶分解脂肪的效果很好,为此日本家庭主妇喜欢大量地购买乌龙茶饮料。

  茶叶是嗜好型产品,因此调整口味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断创新。王庆告诉记者,现在国际上的茶展,中国基本都组团参加,不仅带着传统的茶,也带着创新的产品去试口味,事实证明,水果茶的接受度比较高。此外,还可以研究把茶叶用于其他食品,例如哈根达斯绿茶口味的冰淇淋用的就是中国的茶粉。

  我们一方面要稳住固有的市场,另一方面要开发新的市场。中国茶或许可以在全球定向培养消费者,比如乌龙茶的方向是日本,黑茶是港澳东南亚,绿茶是北非和中东地区,白茶是美国……

  那么,从茶的种类来看,哪些茶更具有国际前景呢?

  “未来中国茶能在国际市场上行销成功并打出品牌的,应该就是产量足够大、能够耐存放而且受到一些西方国家认可的普洱了,”陈楚平说,“中国的名茶很多,但往往有名而没有量,比如太平猴魁这样的茶连内销都不够,也就用不着谈国际化了。中国的绿茶的确好,但它的问题在于生产季节性太强,‘当年是宝,隔年是草’。何况供应物流也成问题,如果要让黄山毛峰的嫩芽第一时间在美国市场上出现,卖多少钱合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