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过氧化脂质的增加与色素沉着的发生有关,茶多酚对脂质氧化的抑制,也有益于减轻色素沉着,并能润肌健肤。3 茶多酚抑制皮肤炎症和水肿
茶多酚可抑制各种因素引起的炎症。皮肤受到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炎症。紫外线照射前或后30 min外用TP,可减少背部皮肤炎症70%~80%,且存在剂量效应[8]。NO合成酶活性增强与炎症反应有关。Ahamad等[9]研究表明,TP抑制SENCAR小鼠皮肤因TPA引起的NO合成酶增加,防止炎症发生。口喂乌龙茶提取液也可抑制角叉菜胶诱致的大鼠后爪的炎症,作者认为抗炎作用部分是由于抑制了角叉菜胶诱导大鼠组织合成前列腺素[10]。
茶多酚对水肿也有抑制作用。鼠类皮肤在紫外B辐射下可引起皮肤水肿,破坏抗氧化物保卫系统,并诱致鸟氨酸脱羧酶(ODC)和环氧酶的活性。用0.2%茶多酚作为饮用水源连续30d后再用紫外B辐射(900 MJ/cm2)可使SKH-1无毛小鼠由辐射诱致的皮肤水肿、表皮抗氧化保卫系统的破坏获得显著保护[11]。研究表明,大鼠后爪浸泡在热的乌龙茶水溶液中可使水肿的形成受到抑制,质量分散数为75×10-6的茶提取液对水肿的抑制率为60%。4 茶多酚抑制皮肤的过敏反应
茶多酚对各种因素引起的皮肤过敏有抑制作用。首先,茶多酚抑制化学物质诱导的过敏反应。绿茶、乌龙茶、红茶、ECG、EGC、EGCG可抑制被动性皮肤过敏(PCA),IC50分别为149、185、153、162、80、87 mg/Kg,其中EGC、EGCG的抑制作用比常用的抗过敏药tranilast(119mg/Kg)强,表明茶多酚对I型过敏有显著的防护作用[12]。茶多酚对PC-CD(由苦基氯导致的接触性皮炎IV型)过敏反应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GCG在200 mg/Kg的剂量下即对PC-CD的过敏反应有抑制。用EGCG进行静脉注射比口服处理的效果强10倍。组胺是过敏的诱因之一。Sugiyama等[13]利用EC、EGC、ECG、EGCG对化合物48/80诱导大鼠肥大细胞组胺的释放,结果表明,0.1~0.15 mg/ml的EGC和EGCG能强烈抑制组胺的释放作用,60%抑制浓度的ECG、EGC、EGCG比目前常用的抗过敏药Tranilast的抑制效果分别强2倍、8倍和10倍,茶多酚对组胺释放的抑制就可预防过敏的发生。
其次,茶多酚抑制活性因子如抗体、肾上腺素、酶等引起的过敏反应。Ohmori等[14]用儿茶素对大鼠腹膜肥满细胞用抗蛋白 IgE抗体进行被动性过敏处理,除EC外,其他儿茶素均有明显的抑制活性。肾上腺对发炎因子组胺具有良好拮抗作用,儿茶素能促进肾上腺垂体的活动而有消炎作用[15]。钙离子载体A23187可刺激白血病细胞释放组胺,EGCG显著抑制该过程,且存剂量关系,它可能是通过提高细胞内Ca++浓度发生的代谢活性而起作用[16]。
茶多酚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所有的茶叶提取物均明显抑制透明质酸酶活性,且可抑制由抗原或48/80化合物引起的大白鼠腹膜细胞释出的组胺[17]。双没食子茶黄素对透明质酸酶有99.1%的抑制作用。医学界近年来将透明质酸酶作为抗I型过敏药物筛选的测试对象,因此茶多酚可用于抗过敏药物[18]。日本申请了一种以茶多酚为活性配料的透明质酸酶抑制剂。该制剂可作为化妆品,用于防治过敏和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