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兴茶,一树富万家
连续5年,福建每年投入5500万元支持重点茶叶品种开发,在多方运作下,如今,福建已形成了通过科技创新推动茶产业稳定发展的氛围。
放眼福建茶界,科技兴茶事件俯首皆是。11月5日,中国白茶研发中心在闽东福鼎市成立,这将助力福鼎20万亩白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早5个月成立的安溪铁观音研究院,正构建一流的学术成果交流和应用平台。在永春县苏坑镇,许多农民养成了写“科技日记”的习惯,农民王国辑根据“科技日记”,成功栽培出全国首例富硒佛手茶。华安县仙都镇茶农在茶园内插上黄板和悬挂杀虫灯,建起800亩无公害茶园示范基地,目前已辐射带动茶园2万亩。
茶业科技的贡献率从30年前的23%提高到52%。全省拥有国家级茶树良种19个、省级良种21个,无性系良种推广率达到95%,远高于全国26%的水平,茶叶单产从30年前的24.5公斤提高到90.5公斤。
茶叶初制工序实现机械化并向半自动化、自动化过渡,传统的煤、柴热源设备和工艺基本上由电、气等清洁能源取代。在乌龙茶区普遍推广应用空调做青设备与工艺,克服了天气因素的制约,提高了制优率,机制名茶比率占名优茶总量的70%以上。
品牌带动,一枝源千年
近日,永春香橼茶叶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向国家质检总局申请注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企业老总们认为,地理标志产品把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质量品质、人文底蕴等,和商品一同推向市场,将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目前,福建的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永春佛手、坦洋工夫、福建乌龙茶、政和白茶、漳平水仙、福州茉莉花茶、政和工夫等已获得地理标志产品认定。其中,福建乌龙茶保护范围包括全省35个乌龙茶主产县(市、区),保护范围之广、保护的县(市、区)数量之多,为全国之最。
近年来,福建各地把具有浓厚积淀的茶文化注入品牌,打造出一批具有福建特色的茶业品牌。“安溪铁观音”获得全国茶业界首个中国驰名商标,在其带动下,安溪县农民去年人纯均收入6435元,其中茶叶收入占55%。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制作技艺已成为我国最精湛、最独特的制茶技艺之一,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迎来全面保护与弘扬的崭新时代。
在大品牌的带动下,小品牌也不断涌现。目前,福建有20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和福建名牌产品,180家企业获得有机茶、绿色食品、无公害产品认证。
闽台互补,一叶香两岸
10月26日,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12家台农、台企精心筛选出40个茶样,角逐出大陆首个台湾高山茶茶王。目前,创业园有39家台资企业,常住台商300多人,成为大陆最大的台湾软枝乌龙茶产地。祖籍永福镇的漳平市台商联谊会会长李志鸿在此开发了2000多亩茶园,他说:“回家创业的感觉真好。”
产茶新区大田县9年前引进台商彭宝法等创办大方广茶业公司。目前,大方广已投入1500万元,开发茶园600多亩,年产值400多万元,公司所在地屏山乡,成为大田产茶的核心区。彭宝法说:“虽然从台湾来,但我很快就喜欢上这儿的高山云雾。”
小小一叶,香飘两岸。闽台茶业发展的阶段差异性和优势互补性,使闽台茶业交流合作具有广阔的空间。业内人士表示,闽台茶业合作,使台湾的资本、技术、管理、销售等现代农业生产要素与福建的土地、劳动力、生态环境等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两地资源互补,堪称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的典范。
目前,台商已在福建创办各类茶叶生产基地210多个,台商李瑞河就是其中的代表。1993年,他到漳浦创办天福集团。如今,天福集团旗下的天福茶业,在全国的直营连锁店已发展到800多家,今年1-9月,天福茶业上缴税收4246万元,成为漳浦县纳税额最高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