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
发布时间 2009-07-10 浏览 29537 次
,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当年前发新技,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预留叶来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来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4.土壤管理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讲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 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捆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理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单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茶饼。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茶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茶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近年茶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 75kg左右。追肥每年施 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 40kg或用硫酸铵60- 80kg。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 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接水施薄肥。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1)塑料大棚园地选择①要求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品种优良,茶树长势旺盛;②茶园土壤肥沃,避风向阳;③用水方便,有电源,以利灌溉和人工补光。(2)塑料大棚建造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简易竹木结构大棚:采用毛竹为主建造。这种大棚的宽度为10-12m,长度为30-40m,中间高度20-22m,两恻肩高l5-l.7m。这种大棚取材方便,造价低,但室内立柱多,遮光严重,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水泥钢筋构架大棚:这种大棚跨度一般为8-12m,高度为2.6-3.0m。这种大棚无柱,室内宽敞,透光好,作业方便,但成本较高,寿命可达6-10年。棚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使用效果较好。一般于11-12月底搭棚盖膜,至翌年清明前揭除薄膜。(3)塑料大棚茶园管理技术①施肥:应早施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并配合施用CO2气肥和喷施叶面肥,为茶树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②茶园铺草:应在秋茶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深耕(或中耕),并在茶行间铺草,对大棚茶园土壤既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③大棚茶园修剪与采摘:塑料大棚茶园每田2-3年要进行1次深修剪,每年秋季结束后结合封园进行一次掸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消达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应及时、分批采摘。春茶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采,并提早封园。④大棚茶园护理:保温和通风散热是冬季大棚茶园管理的主要环节。当大棚内气温冬季上升到25℃、春季上升到3O℃时就应通风降温,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再闭门保温。一般晴天可在上午10时左右开启通风道,下午3时左右关闭。⑤揭膜: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考虑揭膜,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1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5-6天。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揭除全部薄膜。7.茶树胶虫害防治龙井茶区茶树病虫种类较多,在70年代初,茶树害虫以体形大、世代少的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刺蛾为主,以后逐渐转向虫体小、代数多、繁殖快的小绿叶蝉、螨类、黑刺粉虱、介壳虫及煤病等多种病虫害,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70年代末至80年代,龙井茶区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根据茶园虫情预报,有的放矢地选用农药,适时防治,防效大大提高。近年龙井茶区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 “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同时在秋茶结束后来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减少次年茶园病虫发生量。这样既可控制农药残留量,又能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减少损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