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青叶水分及品质与蒸汽杀青机优化组合工艺参数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09-07-10 浏览 36877 次
依次为A>B×C>C>A×C>e>B>A×B,而B、A×B极差均小于误差,同误差合并。

  品质得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轴转速、筒转速的快慢对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而筒倾角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品质无明显影响。根据各因素各水平平均值大小,宜选A1B1C1或者A1B1C2。

  杀青叶水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4),轴转速快慢对杀青叶水分含量有显著影响,而筒转速、筒倾角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对杀青叶水分含量影响不明显。轴转速慢、水分含量高,这对除湿工序不利,因此轴转速不宜选择慢。 表3 品质得分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 方 F A  27.9378 1  27.9378  42.9614* B 22.9503 1 22.9503 35.2919* A×C 5.2003 1 5.2003 7.9968ns C 2.9403 1 2.9403 4.5215ns A×B 1.1628 1 1.1628 1.7881ns e 1.1628 1 0.6503 B×C 0.1378 1 总 和 61.4921

  F0.01(1,2)=98.5;F0.05(1,2)=19.5;F0.10(1,2)=8.53。 表4 杀青水分方差分析表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 方 F A

  7.250 1

  7.250  11.0687* B×C 2.832 1 2.832 4.3237ns C 2.205 1 2.205 3.3664ns A×C 1.037 1 1.037 1.5832ns e 0.898 1 0.655 B 0.616 1 A×B 0.451 1 总 和 15.289

  F0.05(1,3)=8.65;F0.10(1,3)=5.54。

  综上结果分析,制茶品质要高,后续工序操作要方便,应选择A1B1C1或者A1B1C2。此组合已经在试验方案内,因此不再做补充试验。3 讨论3.1 在蒸汽流量、压力、台时投叶量确定的条件下,轴转速、筒转速及筒倾角均影响鲜叶在杀青机内的停留时间,但是轴转速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蒸汽室内杀青叶的翻拌速度,翻得快,杀青叶在蒸汽室内停留的时间短,与蒸汽接触时间少,含水量低,有利后续工序的操作,反之亦然。3.2 轴、筒转速及倾角除影响鲜叶在杀青机内的停留时间外,轴、筒转速还影响杀青叶在机内的抖闷情况,在本试验条件下,多抖(轴、筒转速快)对茶叶品质有利。 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雅安市625014)/(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市400716)参 考 文 献 [1] 齐藤弘. 茶叶の蒸热に关すゐ试验研究の概要. 茶叶研究报告, 1981, 53: 49~61 [2] 增尺武雄等. 深むし茶制造におけゐ蒸露の除去と冷却效果. 茶叶研究报告, 1979, 50: 70~73 [3] 吉富均. 制茶原叶の平衡含水率. 茶叶研究报告, 1985, 61: 26~35 [4] 齐桂年等. 不同工艺杀青对氨基酸组分含量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1997, (4): 524~527 [5] 金良超编著. 优化试验.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88 [6] 徐中儒编著. 农业试验最优回归设计.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 1988 [7] 姬振豫编著. 正交设计. 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1994 [8]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三次设计组. 全国总工会电教中心编著. 正交法和三次设计. 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 [9] 大森薰等. 蒸热条件の违いによゐ茶叶色の变化(第1报 蒸汽量の多少と茶叶色). 茶叶研究报告, 1986, 63: 24~29[10] 大森薰等. 蒸热条件の违いによゐ茶叶色の变化(第2报 蒸热时间の长短と茶叶色). 茶叶研究报告, 1986, 63: 30~34[11] 大森薰等. 煎茶制造における蒸热条件の制茶品质に及ぼす影响. 茶叶研究报告, 1987, 65: 73~80[12] 高柳博次等. 蒸し度差异による制茶の理化学性の变化. 茶叶研究报告, 1987, 65: 81~85[13] 高柳博次等. 蒸し度と茶煎汁中の化学成分组成の关系. 茶叶研究报告, 1987, 65: 86~92[14] 佐藤昭一等. 蒸热によけゐ生叶形质と蒸热时间の关系. 茶叶研究报告, 1987(66): 80~85 1998-11-13收稿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