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五峰毛尖茶叶加工工艺
下一主题:龙井茶的采摘和鲜叶处
「芽茶」就如同成长之中的青少年。「叶茶」就如同已经长熟不再长高了的成年人,以它们作原料制成的茶当然有其不同风味。
「芽心」也称为「芽尖」,会多少带有绒毛,也会因品种的关系带有较多或较少的绒毛,这些绒毛在「成茶」上会显现出来,称为「白毫」,所以只要看到茶名冠有「白毫」,如「白毫银针」、「白毫乌龙」,就表示这种茶很强调白毫,它一定选用绒毛较多的品种,而且制造过程中尽量让白毫显现。也有些芽茶不强调白毫,制造过程中将绒毛压实,就成了所谓的「毫隐」,如西湖的「龙井茶」。 采青季节
一年能采制几次茶叶,因海拔高低、土壤状况、经济性需要而定,从六次到一次不等。春天采制的茶称为春茶,冬天采制的称为冬茶(或称冬片)。以台湾而言,春天最适宜采制不发酵茶与轻中发酵茶,夏天最适宜采制重发酵茶与全发酵茶,秋冬与春天相同,但品质略逊于春。
春天的采制季节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清明」(四月上旬)以前,是采制绿茶最好的时候,每年清明左右常见茶行门口贴着「明前龙井上市」的广告,强调早春的绿茶已经上市。清明以后是清茶采制的时节,「谷雨」以后(阳历四月下旬,已是晚春),则是冻顶、铁观音、水仙等采制的时候。因为叶茶类需要采较成熟茶青,而铁观音、水仙、佛手等的茶青又要比清茶成熟些。现在有些提早发芽品种被培育出来,所以清明左右就有冻顶等采开面叶的茶类出现。
但重发酵的白毫乌龙与全发酵的红茶虽属芽茶类,但因发酵重的关系,却适合初夏时采制,因为这时候的茶青含有利于红茶、白毫乌龙的成分多,白毫乌龙需要的茶小绿叶蝉也到这个时候才有。
一般说来,春天是茶叶采制最重要的季节,但有时候冬天的部分发酵茶卖得比春茶还贵,这是因为冬茶产量较少,且香气常有极佳的表现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