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石阡茶产业实现“成功起跳”
发布时间 2009-07-15 浏览 24556 次
度将土地向能人手中转移,向茶叶产业化发展集中,全县共促成土地流转12300户,集中土地48300亩,保证了3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茶。各乡镇成立了茶产业办公室,不断充实茶叶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办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开展咨询服务与田间巡回辅导相结合,利用农业局的阳光工程、扶贫办的雨露计划、乡企局的“企盼行动”等不断提高茶农的种茶积极性,还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以职中为阵地,开办学制为3年的茶叶技术班。

2008年,该县茶产业建设得到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支持,国家下拨1700万元资金,全县各相关部门共整合项目资金12586万元,新建茶园57810亩,超项目规划面积41850亩的38.1%。上亿元支农资金的注入,使得石阡茶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去冬今春,全县又投入5500万元,用于生态茶产业的组织、扶持、奖励、贴息等,从加工、储藏、包装、销售等方面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引领全县茶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县域经济:茶叶成为发展主力军

“用生态化理念发展产业,用产业化方式建设生态。”这是石阡县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成功经验。

依据这一思路,该县按照“政策推动、项目牵动、大户示范、基本户推动”方针,发动和鼓励全县农民种茶,着力在壮大规模、注重规划、强化管理、精深加工、品牌打造方面下功夫,整合各类项目资金,近几年投入上千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力争每年新建茶园5万亩,实现人均一亩茶、户户奔小康的目标。该县通过建立茶叶营销网络系统,在省内外重要城市广辟流通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坚持在茶叶育苗、栽种、管理、采摘、加工、包装、运输等一系列环节,严格推行标准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培育、打造茶叶品牌战略。

随着绿色食品在市场上日渐受宠,石阡县发起了一场“茶叶的绿色革命”,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手段,以提升茶叶品位为着力点,通过茶叶种植品种、种植方式和品牌战略推进茶叶生产向高品位发展,逐步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督”的规范化产、供、销格局。同时,该县加紧招商引资,用优惠的政策吸引四方客商,纷纷前来石阡发展茶叶产业。江苏大海集团、贵州昌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相继入驻石阡,投入上亿元开发茶产业。该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引进和扶持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大力扶持本地的茶叶加工企业,把分散的小加工厂整合起来,实行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统一品牌。2008年,全县共完成新植茶园5万亩,茶园总面积已达15.8万余亩,跃居全区第一全省第二;“石阡苔茶生产示范项目”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列入全国第六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成为贵州省唯一覆盖全县范围的示范项目,也是铜仁地区唯一的茶叶示范项目。目前,石阡茶产业已成为该县重要支柱产业。2007年全县共产绿茶722吨,比上年增长18.9%,实现产值1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4.5%。2008年虽受凝冻灾害影响,但仍实现茶叶总产量856吨,比上年增加134吨;总产值1369万元,比上年增加219万元。

按照规划,该县茶叶产业到2011年,茶园面积将发展到30万亩以上,使茶产业成为石阡首屈一指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新的增长点和推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全县茶园面积迅速扩大到如今的15.8万余亩,跃居全省前列。

今年,该县将力争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1649万元,同时,县财政预算安排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960万元,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6819万元,新建茶园5万亩。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