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岗:茶叶,必须从源头抓起(图)
发布时间 2009-07-15 浏览 28752 次
水平低下,缺乏领军的龙头企业。另外,标准不统一,好茶叶多,但品牌也多,价格上比较混乱。

“不要担心,政府正在研究,将‘凤冈锌硒茶’冠名为凤冈茶产业统一的大品牌强势推出,再冠子公司的名号。”肖光强的承诺无疑给各大企业老板吃了一粒定心丸。他说:“目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扶持方向,从以往扶持的农民+基地+公司向公司+品牌的扶持转变,这得在资金投入上下功夫,需要相关单位部门的默契配合;其次是核清底数,规范建厂个数,同步搞好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目前茶叶生产、销售等环节出现的诸多困难,乡镇以及相关单位负责人认为,近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再次敲响茶叶行业食品安全生产的警钟。茶叶即是农产品,也是食品,生产环节多,因此加强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是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的关键。尤其是解决好茶叶的农残问题成为茶叶质量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立足实际,提出按照国际上最新农残规定,制定适合于凤冈实际的病虫害防治具体措施,为茶叶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其实,我们要做大茶产业,茶农是关键。企业不需要种好多茶,而是做几块标本,依靠当地的农人,把生产环节的各项技能手把手的教给他们,陪育一批能管懂加工的茶人,自己则做好销售就成。”琊川茶厂老板李银江对记者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要把茶质抓出来,利用人无我有的富含锌硒有机特色,把茶卖出去,卖出好价,那才是真本事。”

茶专家牟春林则认为,今天的贵州茶业之所以出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良好发展格局,跟凤冈、湄潭两县的茶业推进有脱不开的干系。但谈到凤冈茶业发展,牟春林说关键的制约因素是缺“人”,即专业懂管护、加工的茶人以及专门的营销队伍。仅这一点,与会人员都有共识。

旅游专家陈伯秋则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凤冈的茶叶,要从源头抓起。凤冈茶要走出去,就得立足自然,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坚持“茶旅”结合的方式,在卫生和水上作足文章。这两篇文章作好了,凤冈就是真正的“人间美景,世外桃源”。他还用图说实例,如何就地打造仙人岭茶庄,让水怎样清,让景怎样美,给大家描绘了人间仙境图样。他当众承诺,愿意选择一个较偏的落后寨子免费作指导,作出样板,供大家参考。

这一翻打破常规的见解,说得大家心服口服不说,弄得茶企老板们心痒痒的,当场相邀为他们指点迷津。

综合大家的意见,廖海泉说,为把美好的愿望化为生动的现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茶企老板及广大茶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从今年起利用3年时间,依托我们打造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组织,以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和茶园规模化经营为重点,采取“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主体牵头、茶农参与、逐步推进”方式,建设上档次的生态高效茶园,从源头上保障凤冈茶叶的品质,让其醇香恒久飘溢。为此,我们要以发展现代高效茶业为方向,以增强茶业发展后劲为目的,深入实际的做好调研,逐渐完善各项政策措施,全面实施“四大工程”(生态茶园、质量提升、品牌塑造、龙头培育),推动凤冈茶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但就如何破,怎样才破得了,用什么作支撑才能解决制约茶叶产业发展的难题?综合各自观点,会上达成认识:一是重视茶叶全程标准化生产,生产的茶叶不仅全年品质保持稳定一致,而且年度之间也保持稳定。人们在饮用其同一型号产品时,不会感到其质量有差异。二是重视规模化生产,这样不仅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加工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稳定。三是重视品牌塑造。在品牌塑造中,有完整的品牌规划和培植策略。四是重视科技创新。企业有长远的科技创新规划,而且研究目标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使开发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几率提高。

“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凤冈人民一定能共同做好茶叶产业发展这篇大文章。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