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企业经营规模小、品牌多而散一直是浙江茶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幸运的是,近几年来,茶商的品牌意识亦在不断更新。“很多企业通过举办绿茶大会、茶文化节、茶艺比赛等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进而增强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开化龙顶茶叶市场总经理李文尧表示。
“浙江历来给大众的印象是产优质绿茶的,但是浙江一直存在‘名茶多,名牌少’的问题。”面对现今碳酸饮料占据饮料市场“半壁江山”的现状,马连道茶网负责人陈先生指出,浙江绿茶产业要赶上甚至超越碳酸饮料产业,首先要注重品质和品牌的保证。一些名优绿茶,比如龙井、碧螺春,是不愁销路的。
就拿龙井茶来说,长期以来品牌各自为政,经常为谁更正宗而互相争斗,至今无法形成品牌合力,这也给大量假冒龙井以可乘之机。“我们这里产的大佛龙井茶出了浙江之后就成了西湖龙井,很不利于品牌的推广。”新昌县江南名茶市场负责人陈霞认为,目前绿茶产权的保护问题与品牌的缺失问题是相联系的。安溪铁观音、云南普洱茶、洞庭湖碧螺春等名茶其实也都面临品牌缺位的通病,在产业化推进之路上走得并不顺畅。
有些业内人士甚至指出,颇有名气的龙井茶还只是一个产品名称,称不上是一个品牌。“杭州的西湖龙井茶,还没有很知名的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大。西湖龙井要在品牌方面脱颖而出,必须在茶叶品质方面高人一筹,使国内其他龙井茶无力竞争,从而进入国际高端消费市场。”杭州龙井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青峰表示。
“今年4月提出要逐步整合全省的绿茶品牌,集中打造浙江绿茶品牌。”浙江省农业厅茶叶科负责人介绍说,正是考虑到浙江绿茶难以形成竞争合力,省农业厅现在才下决心着手做好品牌统领及保护工作。
加大科技投入谋求腾飞
“现在把绿茶作为原料用在饮料、医药、保健、添加剂等方面很广泛,在日本已经渗透到整个食品工业了。”马连道茶网的陈先生指出:“其实最大的竞争力还是在科技。咱们国内的研发能力确实不行,投入也少。包装和加工都是初级阶段。”
陈先生认为,虽然市场上茶饮料销售逐渐赶上碳酸饮料,但是现在的茶饮料品牌基本上都是这些碳酸饮料市场的延续,品牌都在他们手里。而且茶饮料的科技含量很高,如何能保留茶叶原有的口感、味道,仍在探索中。浙江茶产业不妨采用天然茶的产业和现代饮料产业相结合的方式,借助茶饮料市场的发展推进天然茶市场,在茶饮料的制作中尽量保持原茶叶的原有味道和特色。
“碳酸饮料之所以受欢迎,主要一个因素还是口感,这是最直接最直观迎合消费者的因素。因此,我们希望茶叶产业要加强科技工艺,改进口感。”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所负责人也从加强科技投入上提出了对浙江绿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打“健康”牌拉动茶消费
杭州浙大茶奕宝茶叶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先生对导报记者说:“按照我们的理解,茶就是一个健康饮料,因此首先应该从健康出发来推广、吸引消费者。”
“从健康的角度多引导很重要。”浙江省农业厅茶叶科有关负责人指出:日本原本是一个碳酸饮料的消费大国,但是随着茶的传入和推广,茶文化不断被日本国民接受,以乌龙茶为代表,带动绿茶等茶叶的整体消费,日本对茶叶的消费最高时达到70%。
1995年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家扬等同志提出“茶为国饮”的建议,2005年刘枫同志在全国政协会上提出“茶为国饮”的提案。近年来,随着茶与健康、科学饮茶知识的不断普及,茶文化宣传的加强,“茶为国饮”这个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加、饮茶生活方式不断被接受,以及近年来倡导的‘茶为国饮’的认识不断在社会中加深,我们相信,无论是泡制的茶,还是茶饮料,都会受到更多人的喜爱。”对于茶叶产品的包装,浙江省农业厅茶叶科有关负责人说,我们认为茶叶的包装应该更加体现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标准,包装的风格应该趋向于风格固定、品牌化、文化特征突显等。特别是更多体现“健康”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