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浮梁祁门为争红茶“正统” 再起“事端”
发布时间 2009-08-11 浏览 26105 次
到这篇文章,祁门县各界关注祁门红茶并因它而自豪的人士开始就此展开调查。“为此,我特意去了包括南京等地的很多图书馆。”倪群介绍,在这些图书馆中,他发现了一本民国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参与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纪实》。“当年,民国政府农商部组织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参展,取得了很多奖项。回来后,由商务印书馆将各奖项名单集结成册。”在这本书的第190~192页,详细记载了中国参展茶叶的获奖情况。奖项分为6等,其中由农商部选送的祁门茶获得最高奖项――大奖章,由上海茶叶协会和忠信昌茶栈选送的祁门红茶均获得金牌奖章。

“这是祁门红茶获奖的最有利证据。而且透过这些记载,我们还能清楚地了解到,祁门红茶在这次博览会上共获三个奖项。”倪群表示,祁门红茶为国争得荣誉根本不存在任何争议。

奖章下落“传说”不一

不过,这些关注“祁红”的人却从未见过当年获得的奖章。对此,倪群等人也作了调查。他告诉记者,由于选送单位不同,三枚奖章为三家选送单位分别保管。“大奖章颁给了当时的民国政府农商部,两枚金牌奖章则分别为上海茶叶协会和忠信昌茶栈所有。”正因如此,虽然“祁红”获得至高荣誉,但是奖牌却不曾到过祁门,“这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而在祁门县,还有一些关于奖牌下落的“传说”。该县农委一位工作人员介绍,一种传说是一枚奖牌随当年茶叶制作者葬在了墓中,另一种说法则是一枚奖牌在岁月流逝中由于种种原因流落到外地来祁门的人手中,随后被带出祁门。“由于祁门产红茶,当年来祁门从事茶叶经营的人很多,尤其有不少周边地区的人经常出入这里。”

“奖牌不过是荣誉的物质载体,现在在祁门没有发现奖牌,并不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物质的奖牌,是会流动的,可以买卖、馈赠。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即使别的地方确实拥有奖牌,也不能证明荣誉属于他们。”倪群这样说道。

一枚奖牌视作“法宝”

昨日下午,记者与浮梁县茶叶局取得联系。电话中,该局工作人员们反复向记者宣传这样一个观点:真正为国争光的,不是“祁红”而是“浮红”。

浮梁县茶叶局副局长曹伟说,浮梁县一直保有当年的一枚奖牌,“由县政府委托人民银行县中心支行代为保管,我们都曾亲眼见过。”而争得奖牌的,是浮梁县江村乡出产的茶叶,由当年设在上海的一家“天祥号”茶庄选送参展。

不过,记者查询了当年获奖的茶叶名单,却未发现有这家茶庄获奖的记录。同时,记者也未找到其他明显与浮梁相关的获奖记录。当记者追问浮梁获得的究竟是大奖章还是金牌奖章时,曹伟语焉不详地称“是面金牌”。他还向记者表示,认为祁门红茶获奖是个“误区”,真正获奖的是“浮红”。而现在,浮梁县也把曾经获奖作为对外宣传“浮红”的一项“法宝”。

“祁红荣誉”捍卫到底

记者了解到,历史上的浮梁与祁门、池州市的东至属同一片产茶区,这个区域内出产的茶叶统一称为“祁门红茶”。上世纪50年代之后,为了规范产地,农业部规定只有在祁门出产的红茶方能称为“祁红”,而另外两地产的茶叶则被分别冠名为“浮红”和“池红”。特别是2008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祁门红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明确祁门红茶产地区域仅限于祁门县境内的箬坑乡等18个乡镇。而使用“祁门红茶”证明商标,必须经祁门红茶协会许可。

“这就迫使其他原先依附祁门的茶叶产区另立门户,做自己的品牌。”祁门县农委一位工作人员认为,这也正是浮梁“炒作”获得奖牌的背后用意。而对于这类“打压”别人、“抬高”自身的宣传手法,祁门县相关人士则颇为反感。倪群说道:“究竟浮梁是否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获得奖项,我们从未表达过明确的观点。我们只是说,从现有的最有利的证据来看,浮梁没有明确的获奖记录。但是,祁门红茶是获过三项大奖的,这些荣誉我们一定会捍卫到底!”(本文观点不代表所持立场,正确与否,还请读者自辨。原题为《江西浮梁老调重弹挑“事端”“祁红”正统难撼》。)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