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北京奥运会对茶叶品牌
下一主题:我国驻俄罗斯经济商务
20世纪90年代之前,企业营销依赖政府指标,进批差率和批零差率分别限定在17%、25%。1984年放开之后,企业营销突然重要起来,随之诞生了多种样式的营销新模式。于观亭说,“刚刚放开时,判断茶叶企业的实力和盈亏,只需问问营销人员比率就可以知道大概了。”
经过不断探索,茶产业正在形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的发展模式。
茶文化:新时代的根基
中国的茶叶产量到底能有多大潜力?于观亭说,“根据2008年茶园面积160万公顷计算,产量可达150万吨至200万吨,而实际产量只有124万吨,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增加市场需求是发掘生产潜能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
另一方面,茶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入了效益发展期。施云清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任务,中国茶产业已经从追求数量过渡到追求质量阶段。更细一点划分,按照面积、产量、出口、创汇和效益的发展次序来评判,现在茶产业已经进入了提高效益阶段。”
建国之初或者较早时期,茶叶是唯一的主流饮料;现在,茶叶面临多种饮料的竞争。拓展竞争市场,提高行业效益,茶文化可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必须依赖茶文化的推广。某资深茶人说,“与以往的时代相比,‘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新时代茶业生命力的根基所在。”
20世纪80年代末期,茶界举办的文化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自此,茶文化开始蓬勃发展,如今,茶文化及其载体已经成为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着茶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社会,消费不再是纯粹的物质消耗,已经发展为符号消费。茶文化,为茶叶增添了富有意义的符号价值,为新时代茶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在未来的岁月中,茶文化的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