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为贵,梨山茶是台湾高山茶中,产地海拔最高,气味最芬芳,数量最少,价钱也最贵的茶叶,一斤五六千元台币起卖。所以,老早就有茶行拿其他山区的高山茶来“并推”,再分装打出梨山茶之名,这些山寨版的梨山茶,一样喝得出台湾高山茶特有的清扬高山气,也就被蒙骗过去了。台湾著名的茶叶品茗专家陈焕堂就曾幽默地说:“梨山茶!是离山茶啊!离开梨山上的茶。”
梨山的开发,实际上是台湾政府推动的一项“不可能错误”的政策,让许多无一技之长,又离家万里的退除役官兵有一个安身之所,但这个政策却带动了台湾山地的开发,许多农民纷纷挑战农作物生长的高度。
为了配合农作物前进高山的高度与深度,政府不断炸山开路,沿着原住民的古道,跨越中央山脉,开出一条条夸耀一时的横贯公路,殊不知,道路开得愈深,岩层受到炸药的震动就愈大,山林被开发、啃蚀的程度也愈严重,所以,才会有土石流、走山的现象。这次水灾,阿里山山区甚至出现山崩,而且并非一处,高雄、嘉义多处可见。
1999年台湾“921大地震”,当时梨山地区也传出灾情,福寿山农场中有部分土地坍方,通往花莲、宜兰、南投的道路全部中断。而这几条山路沿途,放眼望去,几乎都是茶园。
近几年,台湾水果受到开放进口及WTO的影响,价格跌落,与此同时,愈来愈多人喜欢那股有如“道骨仙风”般的“高山气”,因此,山上果园纷纷转作茶树,茶农们不断探测茶树生长的海拔高度,很快的,梨山地区最近四年之内,就由50公顷的茶园扩充到300公顷。目前已经有茶园的海拔高度超过福寿山农场,大约在2600米的海拔高度上。
台湾当局曾经一度颇为积极推动国土复育,强力收回国有林租地,但却受到许多茶农、果农的阻挠。那些土地本来就只能造林,但承租者通常都会拿来种茶,大禹岭附近就有大约38公顷的国有林地,被民众租用之后,违规种茶、种菜,虽然林务局已将违规的林农移送法办,而且在法院赢得审判,但那些林农请来民运代表说,拒绝缴出土地,让林务局困扰不已。
不过,提起这次水灾在阿里山茶区所造成的惨重灾情,担任茶叶产销班班长多年的张新灯仍然深感庆幸地说:“还好这场雨不是下在梨山,不然,不堪设想。”
他真的很幸运,因为他在环山地区向原住民承租保留地,开发了20公顷的茶园,今年冬茶差不多可以开始收成了。至于面对港澳茶商及部分外销茶商的炒作,他也胸有成竹,他说,梨山地区的茶农都有固定的客户,大多是台湾本地的内行人,所以不需要多作解释,他的春茶照样卖得呱呱叫。倒是他比较在意他在环山开辟的20公顷茶园,因为当初投下巨资,看准的就是大陆客,所以他不希望那些刻意炒作的茶商,来搅浑自己明年的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