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贵州正安县聘请茶学专
下一主题:普洱茶,中国的下一个
明清两代,贵州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有自已的地位和地方特色,阳宝山以其丰厚的文化底蕴成其代表杰作之一。临山寺而观,夜闻钟鸣,晨观日出,寺隐雾中,紫气氤氲;前后两峰连接,“千里云山,一望无际”,呈“云联一片寺前寺;露拥千层山外山”之景象,被古人喻为“小泰山”。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旅行考察经新添卫(贵定)时,曾住宿于阳宝山,历代各方文人墨客、善男信女常上山赋诗作文,昕经礼忏。民国年间,灵法和尚住持之时,阳宝山直辖脚庙有南山寺、牟珠洞、高贞观、城隍庙、金山寺等,各寺庙香火很盛。明代名儒、翰林丘禾实和官至辽东巡抚的丘禾嘉均在阳宝山读过书。
莲花寺东南为贵定县城,西面为洛北河景区,东为德新镇。云雾山脉条条可数,沟壑平地历历在目。立于莲花寺,环顾四周,众山皆小,唯我独在。可观红日喷薄,可擎白云青天,可邀落日对酒,可揽星月同眠。此番美景,凡来此者无不贴诗作赋,抒发一番。徐霞客、王士性、张澍、赵翼、檀萃、林则徐等名人曾到此游览,并留下一批宝贵的文学遗产和艺术精品。明末进士邱禾实与其弟邱禾嘉攻书于此,赋诗“晚宿芙蓉第一峰,醒来寒气动雾容,自有野猿能献果,虚谷犹传子夜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