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蒙山的茶叶,“蒙顶茶”是蒙山所产各种花色名茶的统称。品种很多,我们一时也记不住多少,只记得什么黄芽、雀舌、雨前、甘露等等。我想黄芽、雀舌可能是因型得名,雨前应该是谷雨之前采摘的嫩叶,甘露是因为蒙山茶祖师吴理真被誉为“甘露大师”而得名。在我的印象中雀舌是好茶,四川有一句民间对联说:“忙什么?喝我这雀舌茶,百文一碗;走那里?听他摆龙门阵,在饮三盅。”还有一句文绉绉的诗句说“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不过我们那天没有品尝雀舌,而是每人来了一碗黄芽。
在茶叶的故乡泡茶也有讲究,茶博士是个小伙子,手臂上挽着一把长嘴大铜壶,远远的给你的盖碗里注水,导游说:“这叫蛟龙入海,既是一种艺术表演,也有科学道理。因为我们喝的是嫩茶叶,俗名叫‘丫丫茶’水温太高了,会把茶叶烫过头,因此茶博士掺茶水的时候远远的注水,滚开的水在空中会有一个降温的过程,到了碗里刚好85度到90度左右,同时水注到碗里翻滚着搅动了茶叶以便快一点让客人品尝。”大家一看,果然碗里的茶叶都是Y字形的嫩芽,向上挺立着,十分优雅惬意。那碗茶汤色、香、味俱全,颜色嫩绿嫩黄,汤水碧清味醇,香气馥郁诱人,入口鲜爽香郁,令人精神为之爽快异常。
“好茶要有好水”,女导游说:“陆羽在《茶经》中总结的‘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今天我们这里就是用的上等的水。还有说法茶与水讲究最佳期组合,龙井茶要用虎跑水,蒙山顶上茶要配扬子江心水。古人说是要注意清、活、轻、甘、洌五个方面,‘清、活、轻’是水质要求,也就是要干净、来源于活水,质地要轻;‘甘、洌’是水味的要求,甜美无咸苦,清凉爽口。用现代的话说,就是要用软水,不用硬水,水中的矿物质含量要少。”大家听了女导游的一席话,不由得说:“看来我们生活在城市里,没有条件喝到好的茶水了。”女导游笑了:“也不能那么悲观,城市里的自来水也是卫生的,不过各位先生要是讲究的话,你每天晚上接一壶自来水放到那里,让里面的氯气挥发掉,再来烧开水沏茶就可以了。”
那一天,我们边品尝着香茶,边接受着中国茶文化的熏陶,真长了不少的见识。那个女专家兼女导游告诉我们,在家里待客就有学问,有一种说法是“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七分茶,三分情”,端给客人的茶水应该是冲至七分满,当客人喝剩三分之一的时候再续水,既是对客人的尊重,也表示主人有学养。
那一天的蒙山之行的确是不虚此行。下山的时候,回头眺望云雾葱茏的蒙顶主峰,青盖如云,云雾飘浮于山岭沟壑之间,古寺梵宇若隐若现,恰似仙山琼阁。我想今后无论到哪里旅游,都要像这次一样带上录音机,请最好的讲解员说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