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高原气象新 我省水利建设60年发展壮歌
发布时间 2009-09-28 浏览 25713 次
成效显著

  自1956年开展水文工作以来,我省水文事业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而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省在黄河、长江、澜沧江和内陆河四大流域设立水文站39处,其中黄河流域23处,长江流域5处,澜沧江流域2处,内陆河流域9处,基本形成了功能比较齐全的水文测报体系和服务体系,特别是“十五”以来,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水文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为全省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水文测站大多设在海拔高、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山大谷之中,水文测站测验设施简陋,站房破败,全省13处国家重要水文站达到50年一遇测洪标准的只有1处,水文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落后的水文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青海水文事业的发展。为了切实改变水文基础设施落后面貌,多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青海省水文部门本着“以人为本、多方筹集、稳步推进”的原则,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大力加强全省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到2008年底,完成全省基层水文测站的危旧站房改造12720平方米、缆道操作房207平方米、储藏室1088平方米,修建围墙4508米,院落道路硬化8390平方米,购置工作用车16辆,并给偏远测站配备了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使基层水文测站的办公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观。建成了集水环境监测实验室、档案库、仪器库、培训基地为一体的三江源水文巡测基地综合办公大楼。在抓好危旧站房改造的同时,加快了新仪器、新设备、新技术的更新步伐,在全省大力推广应用固态存储雨量计、超声波流速仪、全球定位仪、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光度仪、红外测油仪等先进仪器,建成全自动微机湍流系统1处、电动缆道5处,改善了测验手段,提高了资料精度。通过组建计算机局域网,完善水文数据库建设等措施,开发水文资料整编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程序和水文信息发布平台,实现了水情数据传报信息化,确保了基本水文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存储、服务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对促进青海水文事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迈出了关键的步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