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这种大中型的舞台式茶艺表演深受各种茶事节会组委会的欢迎。传统的茶席式茶艺表演往往无法满足节会舞台的需要,不仅细致的动作不利于远距离欣赏,安静的表演氛围也很难融入到一次节会的热烈气氛中。在节会的开幕式上,众多表演者参与的载歌载舞的舞台式茶艺表演却往往能够给节会带来整个活动的高潮。
舞台性茶艺渐渐超出了传统的生活茶艺、经营茶艺、表演茶艺种类的范畴。如果说应节会需要而变革的茶艺样式获得了展会和表演团体的双赢,这还并不全面,在大中型的舞台表演背后,还有学科教育的支撑。仿唐代宫廷茶艺和中国茶谣两套茶艺的共通之处是,茶艺表演的编排人员来自校园,表演者也全部是在校的学生。浙江林学院茶文化学院教授王旭烽介绍说,目前《中国茶谣》已经成为茶艺专业教学内容的一部分。这台大型茶艺表演涉及到的文学、音乐、服装等方面的知识既是教学课程也在表演中得以应用。这种大型表演在节会中分得的利润自不必说,它的经济效益和学院背景也为茶艺表演深入、持久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应观众之需紧随社会潮流
河北省茶文化学会秘书长舒曼介绍说,目前在大中型茶馆中,一套名为《江南茶语》的表演备受欢迎。而这套茶艺表演的创意来自今年春晚一个最受观众喜爱的节目。茶艺设计正是仿效了节目的风格,以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的朗诵为背景,表演者撑着油纸伞,款款走到荷叶莲花布置的茶席前,若有所思地开始一泡清茶的冲泡。舒曼强调说,茶馆的茶艺表演要“好看,看得懂,还要好喝”。因此,传统茶艺表演中主泡的工作不变,她的任务就是要泡出一杯好茶给消费者,而助泡则从端茶送水中解放出来,进行艺术表演,让茶艺表演更好看。
《爷爷泡的茶》、《青花瓷》是新近两年的流行歌曲,也被更香茶楼的两套同名茶艺表演作为了背景音乐。当周杰伦的流行歌曲红遍大街小巷,这两套的茶艺表演投大众所好,顺应流行时尚的潮流,为茶馆抓住了年轻的消费群体。
“受众需要什么,茶馆就设计什么样的茶艺表演”,这样的说法尽管直接,但作为茶馆经营者,还有什么比消费者喜爱更重要的吗?顺应社会潮流,应观众之需,在茶馆中表演的茶艺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了最快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