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从事武夷岩茶研究多年的姚月明先生去世了。事后不久,张老借茶事活动的机会从福州赶到武夷山,我也再次见到了张老。在姚先生的家中,悬挂着张老亲笔题写的书法“茶缘”,姚先生的夫人敬铁芬阿姨说,这是她与姚先生感情的概括。那段时期对敬阿姨而言,无疑是很艰难的。即便是谈话中,也会看到敬阿姨语及伤心,落下泪来。张老来到姚月明先生家中,把一个纸信封亲手交给了敬阿姨。在信封上,工整地写着五个字——“太太的客厅”。里面是一张泛黄的剪报,和被圈点了的一段文字。熟悉敬阿姨的人都知道,这个挂着“茶缘”二字的客厅,正是茶人说茶续缘的地方,也是这对茶人夫妇美好生活的见证。在这个时候,选择这样一种方式,送上这样的祝福、支持、鼓励和安慰,这种饱含情谊的内敛表达更加令人感动。敬阿姨说,张老不仅见证了她和姚先生一生的茶缘,更是一世的益友。
最近的一次见面是在张老福州的家中,元旦时,福州的天气还很凉,但是张老的家中却没有开空调,同去的茶商叶总说,张老生活一向简朴,省电的节俭已经是习惯了。除了生活必备物品,整间屋子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唯独是茶,茶的收藏和检验器具的丰富与生活用品的简单形成了对比。在客厅显眼处,是张老手书的他所提炼的中国茶礼——“俭、清、和、静”,茶座背后,是满满一柜子的中外茶叶。除了卧室,屋内还有一个专门的审评室,储藏更多附有标签的茶样和一个标准的审评台,审评台上是一排标有编号的白色审样杯。那次会面,唯一的话题是关于“茶人之家”,难得见到张老如此兴奋,因为就在前一天,张老收到了“茶人之家”的成功报批的回复。张老说,他不是茶人之家的什么会长什么领导,仅仅是一位家长而已。在成立十周年那天,为了这个“家”,他个人捐款10万元。对于经营状况较好的茶商而言,这也许并不是大数目,但是对于节俭的张老来说,这占他积蓄的很大比例了。张老的儿女们生活得都很清苦,他没有给过任何资助。原因很简单,张老说,他的收入因茶而得,因此是属于茶的,自然要用到茶上。不仅如此,张老没有为任何一个子女在茶企业单位中做“安排”。作为德高望重的茶界前辈,得到张老的题字可谓是很高的荣誉了,因此求字的人很多。常在张老身边的小赖说,有推辞不掉的润笔费,张老都全额捐给了基金会。
从元旦福建茶人之家的团聚会后,一直都没有再见张老,说来时候也不短了。幸好,始终能在茶界的各种会议活动中听到大家谈论关于张老。在福鼎开百佳茶馆走进福鼎研讨会的时候,林治也在发言中,提到了张老如何认真地审评茶样,如何认真地记录和不辍地学习。每次有首次到家中拜访张老的读者或朋友,都会听到他们类似的感慨。感慨张老在茶业的道路上的精行俭德、勤奋与坚韧。
张老的百岁生日就要到了,尽管早早约定祝寿,却不能登门道贺了。谨有寥寥文字,是为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