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平月不经意间的一个做法,为她的生意将来走向国际市场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机会,平月也凭着自己大智若愚的品质为她聚到了更大的财源。
都说一个成功女人的背后有一个好丈夫,平月也不例外。他的丈夫不光帅气,而且有一颗宽厚仁慈的心。采茶、制茶、运茶,可以说都是又苦又累的差事,甚至照顾六岁女儿的学习,很多时候都是他来承担。对于这些,平月的丈夫没有丝毫怨言,而是甘当幕后英雄,用自己有力的大手,把妻子托起在成功的光环下。
写在这里,我不禁要慨叹:作为一个生意人,平月拥有了成功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可谓完美!作为一个女人,她拥有了亲情、友情和爱情,可谓幸福!都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平月的成功正验证了这句话。正是她的良好品格吸引了一大批和她相似品格的人;也正是这些优秀的人帮助她成就了一番事业。
“缘结人缘,人缘聚财缘”。吴平月这位闽东的乡村姑娘,在这纷繁尘世上半年,依然保持着她那质朴、真诚、善良的个性,藉着睿智的头脑,那么完美、那么幸福地圆着自己的梦想……
茶缘
茶的人都知道,好茶的养成,除了人工之外,更要集天地之灵气,吴平月的成功也利益于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是在这许多的必备条件中,她首先要感谢的还是“地利”,也就是她与“茶”结下的不解之缘。
自小结茶缘
月的家乡福建福安,自古以产茶闻名。家里的房前屋后,漫山遍野,几乎全被绿意盎然的茶园覆盖。在她幼年的记忆里,茶是她与生俱来的亲密伴侣,茶汤也似乎是生命中流淌着的另一种血液。“开门见茶园,迎风闻茶香;忙碌为茶事,解渴是茶汤”已成为她儿时相伴的歌谣。
社口茶乡的女孩,几乎没有不下地采茶的,但这绝不是什么好玩的事。那时,人们日子过得很清苦,做父母的养家糊口都艰难,家里稍有力气的小孩都会下茶园为大人们分忧。“破晓而起,踏露采青”这样的景象,在乡下已是一种自觉的习惯。那时的小平月,也像其他孩子那样背着小茶篓下地摘茶,但奇怪的是平月并不认为采茶很累,反而对茶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喜爱。因为每当那绿得发亮的嫩芽儿装满背篓的时候,恰恰是她一天中最开心的时刻。
辗转圆茶梦
后的平月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开始迫不及待地学着做各种生意,卖海鲜、开饭馆、做营销……但忙碌之余的她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一天晚饭后,处理完生意的平月漫不经心地翻看陆羽的《茶经》,其中一段“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的话引起了她的注意。“原来茶中有那么深刻的文化内涵啊!”感慨过后的她突然灵机一动:自己自小长在茶乡,对茶叶是那么熟悉和喜欢,如果把茶文化融汇到茶的生意当中,将来一定会成就一番事业。她立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没想到丈夫也很支持。于是,2002年的年初,平月结束了家乡所有的生意,和丈夫来到了北京马连道茶城,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平月没想到的是,规划的美好前景有太多的一厢情愿,实现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北京,平月在商场设茶叶专卖柜时就碰了壁。有一次,她到一家当时比较著名的商场办专柜审批手续时,那里的经办人员连续给她们设置许多障碍,屡次交涉都无功而返。看到这种情况,丈夫有些不耐烦了,认为不如放弃北京的生意回福建办茶楼。丈夫无奈的样子让平月很是心疼,渐渐地自己心里也开始打起了退堂鼓。就在夫妻俩买好车票收拾行囊的当晚,平月再次捧起了那本《茶经》。看着里面已经被自己读了无数遍的熟悉字句,平月不禁流泪了。“也许,北京不是自己生存的地方?也许,弱小的自己根本就与茶文化这样的大事业无缘?”反复追问着自己,平月趴在行李上睡着了。
中的她突然感觉自己被带进了一个很大的茶楼,里面灯光柔和,典雅舒适,客人们悠哉游哉,恰似神仙。就在她迷惑的时候,一双大手伸到她面前,平月怯生生地抬起头,她大吃一惊,原来她一向敬重的爷爷和蔼地站在面前。平月立即一点儿都不怕了,她迎着爷爷的手走去,但一眨眼,爷爷却不见了。
后,平月成功了。她拥有了自己的茶楼和多家连锁店,也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茶文化”的事业,但平月一直忘不了这个神奇的梦。她知道,是梦中爷爷那亲切的笑容给了她温暖,让她与茶再次结缘,与成功的事业结缘。
人缘
说平月的成功靠的只是与茶结缘的话,未免太片面,因为还有那些好朋友们的帮助是不得不提的。而这些朋友之所以无私帮助和支持她,不是想从她那里得到什么利益,而是因为她做人的品格。
坚韧不拔感动人
之初,为了使自己的茶叶销路好,平月便托人牵线,想直接跟北京一家大商场的负责人沟通,但那人总是以很忙为由推辞。也许是闽东人那锲而不舍的性格所致,平月始终没有放弃。大约半年后,那人终于表示可以见个面。为了这次见面,平月带上整整一万元现金,准备好好请客。没想到那人却选择了一家很小的面馆,而且只要了一碗炸酱面和一份小凉菜,一顿饭才花了十多元。饭后,平月非常不解地追问个中原由,那人留下一句“你的韧劲儿让我佩服”就笑着离开了。平月将信将疑:难道这人瞧不起我?她感到很失望,心想这次的努力可能又失败了。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请客后,她的生意非常顺,在其他商场设置专柜的审批也是连开绿灯。后来平月才知道,是那负责人在暗中帮忙。而且,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她的韧劲儿从此在业内传开。
善良淳朴凝聚人
平月的人都知道,她是一个善良、淳朴的人,身上找不到生意人的势利,倒是多了些慷慨。
来平月茶庄的人,无论是买茶、看茶还是和朋友聚会,总能喝到这里免费提供的名茶。无论是铁观音、大红袍还是这里的头牌“坦洋工夫”,都是由茶艺师精心泡好递上的。如果喝茶间赶上饭点儿,还能在此吃到来自平月家乡的“吴氏私房菜”。要知道这里的私房菜可是一级棒,很多客人在不久后还会第二次、第三次地专门跑来品尝呢。
对于每个来这里的客人,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百姓,也不管穿戴华丽还是普通,在她的脸上,你只能看到亲切的微笑和一视同仁的眼神。而且,对于需要帮助的人,她还会经常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她的店门前,经常会有找不到停车场顺便逗留的小车挡住店门,还会有小贩在门前叫卖,也会偶合遇乞丐。对这些乞丐,如果是冬天,平月总会送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如果是酷暑,平月也会递上可口的茶水让他们解渴。对这些早已习以为常的做法,平月总是纠正别人对她“大善人”的说法,认为是缘于从小父亲给她作出的榜样。而其真正的原因,是缘于她那原本就善良的心。
致力“文化”吸引人
生意人,平月身上还特有一种“儒雅”气质。这一特质,又让她赢得了更多的顾客和生意。在她的茶业之中,渗透着一种浓浓的文化气息:“醉龙颜”、“茗门瑰秀”、“清溪飞凤”、“坦洋炮楼”等,光是这些美妙的茶叶名,就透着诗意,更不用说去赏那苍翠欲滴的茶绿,品那心旷神怡的香茗了。
茶楼的设计更是凝聚着一种文化:古色古香的茶室基调、精巧别致的根雕陈设、栩栩如生的书法字画,还有那浸透着生动故事的茶香……甚至是每个茶壶、茶碗,都散发着幽雅的气息。这种气息吸引着很多朋友来此品茶、聚会。不少书画家、作家、艺术家都是这里的常客,时常在此挥毫泼墨,寻找自己的灵感。著名京胡演奏家王鹤文,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另一个家,他时常会携夫人一起来此坐坐,顺便还会给平月带来些好吃的。而王老那精湛的京胡技艺也成为这里的一大文化亮点,经常会有戏迷票友到此过把戏瘾。于是这里茶客越聚越多,每天都像在举办着文化沙龙。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