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淮绿梭”茶制作技术
发布时间 2009-10-14 浏览 23430 次
、单片叶、破碎叶和变质叶。采摘后的鲜叶要及时摊晾4—6小时,失去部分水分,叶片萎缩后再杀青,易杀透杀匀,避免红梗红叶,叶片的萎缩还可增加茶叶的韧性,使杀青过程中,茶汁不易被挤出,保持成茶翠绿的色泽,同时,还可使鲜叶中显青草气的化学成份得以挥发和转化,改善成茶香气的纯度。

2、杀青

杀青要掌握杀快、杀匀、杀透的原则,避免出现红、焦、闷,杀青的关键是要控制好杀青锅温。每锅投叶量250—300g,鲜叶刚下锅时锅温掌握在100—120℃(叶下锅后有连续的炒芝麻爆声),开始转入整形,杀青时间约3—4分钟。

3、整形

当杀青至叶质变软,稍有粘性,叶面失去光泽,呈暗绿色,茶梗折而不断时开始整形,整形锅温80℃,整形手法是由按、捺、抖、带、甩几个动作巧妙配合完成,整形过程用力轻一重一轻,先是以理条为主,按、捺用力要轻,待叶不粘时逐步加重压成梭形,成形后锅温降至60℃,待八成干后出锅上烘干燥。整形时间约14—16分钟。

4、干燥

“清淮绿梭”茶干燥工序采用的是用烘笼炭火烘焙的办法。分初烘、摊放、复烘三步完成。初烘每笼用6—7锅的投叶量,温度80℃,每隔5分钟左右翻烘一次,时间17—18分钟,初烘结束后下烘摊放,4小时后再进行复烘,复烘温度55℃,每笼放初烘叶1.5公斤左右,烘至足干(含水量6%以下,用手捻可成粉末状)。

烘茶过程中,烘笼要轻端轻放,同时严禁异味串入。本工序初烘火力足,可除去青草气,产生使人喜爱的清香味(初烘切忌不能“低温长烤”),复烘温底低,可使茶叶足干,进一步显露香气,又不至于变成老火茶而除低品质。

毛茶制成后还必须经过精选,挑去大片、茶梗和其它杂质,筛去碎末,精选后的茶叶即为成品“清淮绿梭”茶。

总之“清淮绿梭”茶制作工艺先进实用,操作简便易行,且鲜叶原料来源广泛,受品种局限小。与同类其它扁形相比,可明显缩短制茶时间,省时省工,降低生产成本。为此,建议我县广大茶农,在每年春茶开采之际,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好头批优质的细嫩芽叶多加工制作“清淮绿梭”茶,以增进品质,提高我县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