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冬奉吴觉农老师电召,熊森赴汉口中南茶业公司接受任务,先后去江西、重庆筹建茶业公司。1950年4月开始担任西南区茶业公司业务科长。当时川、滇两省主产内销绿茶,而国家与前苏联易货贸易,苏方需要较多的红茶,我方红茶货源极缺。西南区公司虽成立伊始,仍主动着手改制红茶,以应国家急需。经选择重点产区,向当地党政汇报,获得了支持。设立了10多个大小红茶推广站。派去经过短期培训的技术人员和制茶样机,广泛发动群众,迅速推进绿改红高潮。经过一个茶季,收购到数千担红毛茶。集运重庆和宜宾。随即匆忙筹建重庆、宜宾两红茶精制厂,从汉口聘来何德钦技师,从浮梁招聘十几位红茶精制老技工,赶在1951年制出几百箱红茶,打出“川红”牌号运往汉口、上海交付苏方。
1955年西南大区撤销,熊森被调回北京中茶总公司。经历外贸部、商业部、农产品采购部、供销合作总社等单位,近30年间他始终经办国家采购茶叶的具体业务。随着茶叶内外销数量不断扩大,国家确定了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的方针,不断出台各种扶植奖励生产、收购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合理的收购样价格政策以及生产、收购、奖励物资的品种和标准等。在政策制订和完善的过程中,作为业务部门首先必须经过细致的调查,征求上下各有关领导部门的意见,和广大茶农群众的要求,然后提出初步方案,上报政府决断。政策措施一旦出台,业务部门就是具体执行单位。执行政策是否正确,只有拿促进生产的发展,质量的提高以及国家掌握货源的增加来检验。所以必须及时掌握全面情况,和生产、收购进度,经常交流表扬先进单位。及时纠正执行中的偏差,茶区面广点多,具体工作繁重。
由于当时国家需要增加外汇收入,茶叶出口由主要供苏易货,逐渐扩大到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这些国家历来习惯消费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生产的红碎茶,因此,熊森他们又必须在全国部分红条茶区推广红碎茶生产。从机具的创新,到工艺的改革,都势必迎来又一次革新挑战。由于有中央政策的呵护,各级农商部门大力支持,密切协作,茶区党政和本单位正确领导,各路茶人共同努力,熊森他们的业务工作取得不断进展。当然与近年茶叶生产、出口大发展相比,当时的进展应该还只是初步的。
1985年10月,按规定熊森获批离休,享受局级待遇。近年,他又被推为中华茶人联谊会高级顾问,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名誉理事,获“觉农勋章”等多项荣誉。
熊森先生一生事茶,乐于奉献,始终强调老师和同学的贡献,从不掩盖他人之长,尽管自己对新中国的茶叶事业贡献颇多,却仍觉不足,并以一句“贡献平平,愧对同仁”作自我评价!
熊森简历
1919年10月,出生于湖南衡阳;194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茶业专修科;1945年至1949年在湖南衡阳市中共地下党秘密据点负责掩护接待过往地下党员;1949年冬至1950年夏,先后奉派赴江西、重庆筹建中茶南昌公司和西南区公司;1955年夏,调回北京中茶总公司主办外销茶国内采购业务,后随该业务调往原农产品采购部、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茶叶局采购处等单位担任领导工作;1985年10月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