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从生活中来
发布时间 2009-05-19 浏览 22494 次
我们的茶艺还稚嫩,还在成长,还在摸索,甚而也会误入歧途。这个应没关系,像婚姻的形式也有新的摸索。有同居、有契约婚姻,有什么等等,一样啊,没有关系。这当中开发及尝试可无规矩,得看到自然的生命活力,互为体谅及欣赏,毕竟“日本茶道以程式为主,中国茶艺以品饮为主”(滕军语)。茶艺生活化,还得生活普遍化,如今南方如广东、福建、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茶文化节层出不穷,茶艺渐融入生活,实用茶艺或是生活茶艺,中华茶艺旨在促进饮茶、净化心灵、善化社会、文化世界。要喝茶,不是玩茶,别玩到玩物丧志。

人有个性,茶有茶性,曾昭旭教授认为茶性谦逊、是恬淡、是虚。这个自信非常难拿捏把握,因为它从谦逊中建立自信,而不是从凸显中压倒别人建立自信。茶艺的发展坚持以茶为根底,但不只局限于茶的本身,“茶艺”是“茶”字与“艺”字相组合,艺乃技艺,艺术。茶叶专家吴振铎教授曾说过,茶艺的艺术文化与科技文化是茶艺文化的二大支柱,正本清源,茶艺要回到茶背后,更根本的地方就是生活,人要对生活有信心,对生活上要有品位,才能通过茶艺表现出来,有自信才能谦虚,而不必抗衡,一有抗衡之心,便已失去茶性,就表示不自信,就成自卑。

农村“割稻茶”与老北京“大碗茶”,大壶茶实用贴近大众生活,是生活需求,艺术与实用都源于生活,不能扭曲。茶性确恬淡而谦逊,更是开放的,引申到表演有一些规矩,有一些花样,不过分执着而自我迷失。形式化的完美主义,不属于中国文化,八千万的茶产业人群,茶艺文化的文化空间,不是呆板的,有共同茶的基础,也有最终极的共同取向,期使社会大众健康品饮茶,高品质生活。但中间殊途,多彩多姿,正如我国茶类名品璀璨夺目,各具韵味,有识之士自己摸索,互换心得、感染、激励,很自然的,不是命令,你想学谁,你就学谁;你想融入谁你就融入谁,广阔的空间,开放的交流,有共同交流就有同归,有立足点就有共同对话,讲科学制茶,也讲科学饮茶,科学就是共同的立足点,文化的是最后共同点的归宿,而中间都是生活,皆有个性,却是自由。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