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害虫的病毒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 2009-11-27 浏览 25179 次
防治效果越差,而且这种差异十分明显。如某一剂量(浓度)的病毒制剂,防治2龄幼虫效果很好,防治3龄幼虫效果就不好,防治4龄幼虫可能就无效了。二是害虫取食病毒后潜伏期长,那些发育历期短的幼虫,如果在虫龄较大时喷药,潜伏期未过就化蛹了,虽然有一部分蛹会死亡,但还有一部分能生存下去,导致下一代发生仍然严重。

3、喷药方法不科学

昆虫病毒是通过幼虫取食后侵染的,因此幼虫只有食取病毒后才能感病死亡;食入的病毒赵多,死亡的速度越快。如果喷药时只在茶行上部扫射一下,幼虫食不到病毒或只食入极少时病毒,防治效果就差。

此外,有的地方,喷施病毒1-2天,甚至1个星期后,发现幼虫没有死,就认为防治效果不好,实际上,此时病毒的潜伏期还未过;也有的地方,开始认为防治效果不好,后来发现茶树上有许多死虫,或者下一代害虫发生量减少了,又认为效果是好的。这些情况的出现主要由于使用对病毒防治的认识不足引起的。

三、病毒防治有要求

1、病毒液要求均匀

病毒杀虫剂的有效成分为病毒多角体,多角体较重,静止状况下会很快沉到瓶底。使用时必须用力、充分摇匀,最好每次吸取时都摇一下。病毒原液加入水中后不像化学农药那样能很决分散,还需搅拌一下,最好是先将药液用水在桶中配好,搅匀后再倒入喷雾器喷施。

2、严格掌握防治适期

病毒防治的适期为1-2龄幼虫期。幼虫越小,防治效果越好,最好是在多数幼虫处于1龄期时防治。为了准确掌握防治适期,应进行害虫的预测预报,随时掌握幼虫的田间发生动态。

3、保证喷药质量

病毒防治应因虫制宜选择喷施方式,提高幼虫的中靶率,使幼虫都能食到病毒。也就是将幼虫的栖居和取食部位全部喷湿;如茶尺蠖1-2龄幼虫分布在茶树上部嫩叶层,喷药时必须将上层叶片正反面全部喷湿。茶毛虫1-2龄幼虫分布在茶树中下部老叶背面,使用手揿喷雾器可以采取仰喷的方式将叶背喷湿;使用机动弥雾机时应降低喷头高度,吹动中下部叶片,使雾点能飘吹到茶丛下部。

以上三点要求十分重要,虽然很容易理解,但也是难于做好的,应该特别重视。

4、掌握合适的药液浓度

由于病毒生产困难,成本高,因此推广的使用剂量较低,实际尖用时不能低于标签上注明的使用剂量。一般幼虫的死亡速度随剂量的增大而加快,因此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加大用药剂量。病毒杀虫剂与化学农药不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茶树造成药害。

此外,对年发生代数,幼虫历期短的茶尺蠖,病毒防治宜在气温较低的春、秋季进行,以第1代和第6代防治效果最好;茶毛虫一般一年只发生2-3代,幼虫期长达1-2个月,因此各季节均可采用病毒防治。

有关病毒杀虫剂的有效期问题,虽然病毒在虫尺或土壤中可以存活很多年,但多角体从虫尸中提取制成病毒液后,游离的多角体在室温下,生命力会慢慢减退,因此当年购买的病毒杀虫剂应在当年使用;如当年没有用完,第2年使用时应加大剂量。

四、病毒防治的策略

病毒防治是通过使害虫幼虫生病死亡而实现的,幼虫食进病毒后要经过潜伏期、发病期、再到死亡期。在潜伏期,感病幼虫与正常幼虫同样取食;在发病期,幼虫也取食,但取食时逐天减少,到死亡前几天才停止取食。因此,喷施病毒后茶叶仍受为害,在虫口数量大的情况下,茶园受害仍较严重。一般感病幼虫大多死亡,当代防关键所在可达90%以上。同时,死虫体中含有大量病毒,残留在茶树上,具有持效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控制害虫后代的发生。根据上述特点,对茶尺蠖、茶毛虫等常发性或周期性大暴发的害虫,病毒防治中应采取以下方法。

1、每种病毒每年喷施1次

病毒防治具有持效作用,一般喷施1次病毒后可控制害虫1代至数代或1-2年,但其持效也非是永久的,时间长后发生量又会逐年增加。如果每种害虫相应的病毒制剂每年均能喷施1次,那么在茶园中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生物控制因子,可将这些害虫长期控制在经济为害水平以下。

2、预防为主,治早、治少

害虫的发生发展有一个从少到多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过数代甚至数年,但一旦在发生时要迅速控制就比较困难,且对茶叶生产影响较大。因此,病毒防治应该在害虫发生量较少时进行,这样处于病毒潜伏期的幼虫对茶园造成的为害不会太严重,其后代也能及时被控制有机茶园不能使用化学农药,因此理会应注意治早、治少,避免害虫大发生。

3、害虫发生严重的茶园,宜与化学农药混用

在非有机茶园,如果害虫发生严重,病毒制剂应与化学农药混用。这样,可以兼顾速效作用和持效作用,极大部分幼虫很快被化学农药杀死,使茶树少受为害,未死的幼虫食到病毒后也能死亡,且对后代有控制作用。混用的农药以溴氰菊酯为好,残留降解决,在绿色食品茶园中也可以使用,浓度以10000-20000倍为宜。混和药液要按病毒防治的要求喷施。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