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政府)之职责不仅仅是各职能部门的总管家,其核心任务是战略:界定并传播企业(这里是指茶产业这个大企业)的独特定位,做出正确的取舍,在各项运营活动之间建立配称。
定位选择不仅决定企业开展哪些运营活动,如何配置各项活动,而且还决定了各项活动之间如何关联。运营效益涉及如何在单项活动中实现作用,而战略却是关于如何将所有活动整合在一起,达成配称,形成整体性和独特性。配称,不仅是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更重要的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就目前茶产业的整体营运活动,最大的问题就是不配称(当然,由于无战略定位,已不知如何配称)。表现为活动杂乱,没有明确的方向性、一致性和系统性,同时无法形成正确的战术动作(是防御还是进攻;强攻还是袭扰),政府现在每年在茶产业的资金投入,仅成为目标导向的规划牵引,而非竞争导向的战略助推。
建言之 要解决“品种”问题
第一,受传统发展模式的影响,黔茶主要在规模、加工、技术、设备等几道明伤上大动手术,然从竞争战略检测黔茶身体现,真正的危险和软肋还不在这几处明伤。黔茶有性命之忧的乃是一道暗伤--茶树品种。该隐患将直接影响黔茶战略的实现。
黔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茶树品种主要集中在福建的福鼎大白茶,且成为各大产茶区茶园基地建设的首选,致使我省许多地方性特色茶树品种淡出市场。从品牌战略的高度,这一现象须高度重视。大量地方性独特优良品种,不仅能保持品牌特征之唯一性,而因品种的多样性,会为我们黔茶企业的产品品牌寻找定位差异化留下相当广阔的空间,确立第一心智位置,并形成占位趋势,进而代表某一个特性(子品类)而建立子品牌,最终形成品牌规模的局面。
不管因历史原因还是认识误区,政府必须从全国竞争的布局着眼,从竞争战略的角度加大品种的规划布局。否则,于内是自相残杀(同质化),于外是自缩圈地。难以形成群体品牌攻势而获黔茶竞争优势。
建言之 打造“世界绿茶之都”
中国最早出现的茶类是绿茶,绿茶的生产历史大约有两千年。在“茶圣”的陆羽《茶经》中记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及“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尤其是贵州发现的“古茶树”的化石,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绿茶的发源地就在贵州,换言之,中国绿茶发源省则为贵州无疑!
世界绿茶看中国,中国绿茶看贵州。贵州作为中国绿茶的桥头堡,必须突破自己,跳出市(县)、省、国区域,以集体的概念,打造‘世界绿茶’向全球各国进行世界营销,借鉴‘瑞士钟表立国’成功经验,譬如,参与绿茶世界标准的制定,进行工业化规模生产,及做好茶文化及品牌的全球推广与传播,使贵州绿茶在世界经济市场更具竞争力!
贵州是中国主产绿茶的第一大省,全力打造“贵州绿茶”这个品牌,实施绿茶全球化推广工程,将贵州绿茶出口从南非、摩洛哥、俄罗斯、日本等国拓展到全球各地,以此把贵州打造成“世界绿茶之都”!
建议实施绿茶全球推广工程;加强“贵州绿茶”品牌公益宣传;引导建设国内外市场营销网络与“贵州绿茶”信息平台;着力提高贵州绿茶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为把贵州打造成“世界绿茶之都”创造各种硬环境与软实力,使“世界绿茶之都”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