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茶渠江薄片原产地之考证
发布时间 2010-01-12 浏览 24185 次
:“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所谓潭邵之间的渠江,指的就是位于新化、安化、溆浦三县交界处的渠江水系。当时新化未置县,属邵州邵阳都渠县境,安化也未置县,属潭州益阳县境,故称潭邵之间。在这三地之间,有一条河流叫渠江,河名沿用至今。据此可以断定,渠江薄片原产地在渠江流域。

渠江发源于新化县古台山脉,《新化县志》记载,渠江是新化县第三大水系,全长98.8公里,在新化境内约45公里,从古台山发源,流入奉家镇的双林,经奉家至长峰流入溆浦县,至安化县的连里乡(1995年改名为渠江镇)汇入资江。根据茶树生长的基本特性,历代名茶多产于高山的云雾山区,陈椽教授在《中国名茶研究选集》中明确指出名茶必须具备优越的地理条件,所谓“高山出好茶”,并把高山界定为海拔500—2000米高度。 奉家镇地处雪峰山脉中段,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树木葱郁,土地肥沃。下辖奉家、双林、上团等渠江沿岸三个管区,海拔500—1400米,年平均气温20—22度,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日照短,雨量充足,冬暖夏凉,常年云雾弥漫,根据茶树喜阴喜湿的生长特性,非常合适茶树的生长,而且有史明确记载的产自奉家的明清时代的“奉家米茶”以及现在的“月芽茶”,都充分说明奉家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奉家茶叶品质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渠江薄片产自奉家镇的奉家、双林、上团一带,这是毫无疑义的。为什么渠江薄片后来没有延续生产了呢?笔者认为渠江薄片的中断始于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后,曾下令改龙凤团茶为芽茶上贡。《宝庆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开始生产炒青和烘青,渠江薄片从那时停止生产。一代名茶,从此失传。奉家现有茶园面积2000亩,年产茶叶约150吨,现在的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和收藏家的认可,目前中茶总公司投资建设湖南黑茶基地,开发黑茶中的名茶产品意义非凡。笔者认为,以奉家现有茶园为基础,以中国黑茶之祖“渠江薄片”为平台,研制和开发这一历史名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最初发表于2008年8月21日)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