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赭褐色。表面满布细小刻点,腹部末节除腹面外呈环状突起,臂刺基部较宽大,端部二分叉。
2、习性及规律 茶用克尺蠖以低龄幼虫在茶树上越冬。越冬幼虫无明显的休眠现象,但食量很低,当气温在10℃以上时,仍可取食。在浙江杭州茶区,年发生4代。发蛾高峰期分别在5月下旬、7月上旬、9月上中旬、10月中下旬。
成虫有趋光性。卵块大多产于茶树枝干缝隙处及茶园附近林木的裂皮缝隙处,卵粒间以胶质物粘连,不易分开,卵块表面无覆盖附属物。以越冬代成虫卵量最大,第二、三代最少。寿命以越冬代成虫和第三代成虫最长,为5.5天左右,第一代最短,为2.7天,第二代4.4天。
卵期以地带最长,平均为13.8天,第一至第三代的卵期分别为7.9天、6.4天、7.7天。温度是影响卵历期的关键因子,随气温的升高其历期相应缩短,卵历期(N)与气温(t)的关系式为N=23.57-0.58t。
初孵化幼虫活泼,有趋光、趋嫩性,集中在嫩芽叶上取食,3龄前有明显的发虫中心,3龄后逐渐分散。1龄幼虫大多自嫩叶叶缘取食,使叶片呈现圆形枯斑;2龄幼虫将叶片式程孔洞;3龄起残食全叶。其中末2龄时暴食期,幼虫历期以第四代(越冬)最长,在200天以上,第一至第三代的幼虫历期分别为23.2天、27.3天和29.3天。
幼虫老熟后爬至茶树根际附近入土化蛹。入土深度因土质而异,黏性板结土入土较浅,一般入土深度在3厘米左右。以低至第四代的同期分别为9.3天、9.5天、14.8天和16.0天。
一年中茶用克尺蠖在茶区的危害较为平稳,没有明显的突出危害高峰期。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可导致蛹的存活率降低。主要天敌有捕食性蜘蛛、鸟类等。食用克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预测预报 食用克尺蛾发生期的预测,主要可采用历期预测法和分龄预测法。
(1)历期预测法 采用室内饲养蛹,观察羽化进度,掌握羽化高峰期和羽化盛末期,也可以采用灯诱,掌握田间发蛾高峰期,然后按下式预测防治适期。
防治适期=蛹羽化高峰期(田间发蛾高峰期)+成虫产卵前期(1~2天)+卵历期+1龄幼虫期+2龄幼虫期
防治适期=蛹羽化盛末期+成虫产卵前期+卵历期+1龄幼虫期
(2)分龄预测法 具体调查及计算方法,参照茶尺蠖产分龄预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