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烟草和酒类不同,茶业行业集中度太低,市场竞争过度。究其原因,一是产品生产技术简单;二是许多穷乡僻壤茶区就业机会少,种茶户有延长产业链的冲动,集种茶、制茶、卖茶为一体的农户偏多;三是交易成本偏高,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受损,难扩大经营规模。
记者:行业集中度太低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詹罗九: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简单地说,是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尚在艰难地推进之中。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都要有一个过程,天上不会掉下一个“中国立顿”。今日中国之茶业也不一定要为没有“立顿”而遗憾。
变局与谋策
记者:企业应该怎么应对呢?
詹罗九:中国目前茶叶经营主体有多种,包括兼业种茶户、兼业制茶户、个体茶商、茶场、茶厂、茶叶公司等。有些企业专营茶园、加工或销售的某一环节,规模较大的公司集生产、加工、贸易于一体。个体业主多为农民,以茶为业,因其生产成本低,经营灵活,近期内很难被驱出市场。较大的公司扩张就比较困难。当然,随着中囯城市化,农村人口减少,上述情况必将发生变化。
近期内,我建议公司不要盲目扩张,应在做好做强的基础上,逐渐做大。扩张成本高,管理水平低,是影响规模经营的主要原因。
记者:看来随着中国城市化,种茶农户和小茶厂必将淘汰出局?
詹罗九:情况不是你想象的这样简单。目前中国台湾、日本静冈还有许多小茶园。以家庭为经营单位的农场,在当今世界并不少见。
记者:有人主张用工业化的理念来组织农业生产,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詹罗九:从某种悥义上说,“立顿”是英囯工业革命的产物。其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快捷化消费,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是成功的,但不是唯一的。二百多年的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越演越烈,至今仍没有被扼制的势态,全球气候恶化,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我认为任何企业经营模式,都可能被更先进更合理的取代,作为茶叶企业,具有危机意识和创新精神,才是难能可贵的。
“立顿”可以借鉴,但不可以简单模仿。我这里说的模式,也可以理解为企业体制或企业制度,制度是利益相关主体博弈的产物。
记者:难道还有其他的生产模式吗?
詹罗九:模式可能很多,应根据具体要求和条件进行创新。我仅举一例——社区支持农业(CSA)。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的瑞士,消费者为了寻找安全的食物,与那些希望生产有机食品并建立稳定客源的农民达成供需协议,并直接由农场送上门。后来,这种模式在日本得到最初的发展,目前在欧洲、美洲、澳大利亚及亚洲都有了一定发展,仅北美就有上千个CSA农场,为超过10万户家庭提供服务。
CSA注重环保,提倡健康生产、生活方式:一切农活都是手工操作;禁止使用化肥、农药以及除草剂、催熟剂等影响庄稼正常生长的化学药物,等等。提倡大家吃有机绿色蔬菜。如今的美国已经有2000多家农场采用这种模式。
我想CSA作为一种模式,可以在生态环境优良的茶园进行试验,以缩短从茶园到茶杯的距离,有效地解决茶叶安全问题。
记者:政府监管应该朝哪个方向发展?
詹罗九:对于茶叶经济,我主张政府无为而治,让富有理性的茶农、茶工、茶商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政府要通过监管为建立全国茶叶大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从宏观上为企业“保驾护航”。如果中国茶业企业的素质能逐步提高,交易成本能降下来,为茶叶内销价格下降让出空间,如果13亿人口的大市场,潜在的消费能变为现实,中囯茶叶经济就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