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遂川狗牯脑茶制作技艺传人八代以茶为生
发布时间 2010-01-15 浏览 25971 次
也就是1943年,狗牯脑茶第五代传人梁德梅,为了防止别人假冒,以其父梁纪兴为名,开始在他制作出售的茶叶包装纸上,盖上文为“遂川县汤湖上南乡狗牯脑石山茶祖传精制青水发客货真价实诸君光顾请认图为记 梁纪兴”的印章,将狗牯脑茶销往广东的南雄、韶关一带。

第五代传人打破祖训

梁为镒始创狗牯脑茶栽培技术以来,一直将它视为家族秘传。梁为镒立下了祖训,技术“传内不传外,传子不传女”,所以几百年来,狗牯脑茶从来没走出过梁家的茶园,产量较少因而弥足珍贵。

但是梁为镒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将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日视为开山采茶日,也是他心目中的茶神节。为此,每年的那一天,他都在清晨上山采出一些新嫩茶叶,亲身焙制,并让全家换上新装,遍邀亲朋睦邻、乡望名流,杀鸡宰鹅,摆上精致茶点,举行庄严隆重的仪式敬奉祭祀茶神,祈祷当年风调雨顺,茶叶丰产。然后与乡邻们共赏新茶,畅饮自家酿制的糯米酒。这个传统,历经为、世、衍、道、德、奇梁家六代,一直保持着。

梁氏制茶技术和狗牯脑茶的发展,到了第五和第六代传人的时候,有了重大的改变。

1952年冬,遂川县召开土特产交流会,邀请第五代传人梁德梅到县里参加,当时还安排他介绍制茶经验。农业合作化后,1957年狗牯脑茶园归集体所有。1958年春,由茶山大队(当时狗牯脑山属茶山大队管辖)党支部亲自挂帅,建立了狗牯脑茶加工厂,并组织了一个技术传授小组,由梁德梅的儿子梁奇桂任组长,梁德梅的妻子李秋莲任技术指导员,茶农罗修泉、郭九龙等五人参加学习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这样,狗牯脑茶的制作技术才慢慢开始公开传授。

1964年,吉安专员公署拨专款1.2万元扶持,县里动员8名城镇知识青年到汤湖落户,以梁家的人员、茶园为基础,创办遂川县狗牯脑茶厂,茶厂仍由梁家人负责,当年扩大茶园30亩。1968年,梁家第六代传人梁奇桂公开制茶技术。

梁奇桂的儿子,梁氏的第七代传人梁光福说,当时他年纪还非常小,只是记得,父亲一开始先是给厂里的人传授经验,后来还到外地的各个制茶培训班授课,逐渐将狗牯脑茶的技术推广开来。

梁光福说,父亲虽然话不多,可是在传授制茶技术的时候,却非常严格。在狗牯脑茶厂任职时候,负责质量监督,给一道道茶叶把关,“品质稍微差点的茶,在他手里肯定过不去。”

到了现在,茶厂和当地政府为了狗牯脑茶的市场和文化推广,又推出茶王赛,举行狗牯脑制作能手评茶赛、茶王拍卖会。客商们品新茶、浴温泉、观光游览狗牯脑生态茶园,同时订购当年新茶。

传至八代愈发兴盛

和许多老技术面临失传的情况不同,狗牯脑茶技艺被梁家子孙一代代地传承下来。除此而外,这几年,狗牯脑茶厂也由原来二十几人的小茶厂,发展到直属三个狗牯脑茶种植加工基地的大企业。

在梁家的祖屋旁,仍然是从梁为镒时代,清嘉庆年间留下来的老茶园。梁家的第八代和第九代也在这里出生和成长起来。

梁家的第七代传人梁光福说,第八代也就是他的儿子,如今20来岁,从小受到耳濡目染,现在也加入了梁家制茶的队伍。

不仅仅是这样,在整个狗牯脑山区,原来只是零星种茶,现在,茶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梁光福说,在近十年里,最大的不同就是茶园多了许多现代机械,但是在梁家老一辈人的心中,最希望的就是将梁氏最传统、最核心的制茶技术保留下来,让狗牯脑茶走得更远。

历史之谜

何时开始种植狗牯脑茶存在争议,哪个说法较可信?

狗牯脑茶究竟是何时种植,有说是明朝末年的,还有说是明末清初的,也有说清初的,或是乾隆末期或嘉庆初期。

狗牯脑茶树开始是梁为镒种的,考查梁为镒的墓碑,知其卒于道光十八年岁次戊戌(即1838年),如果他有70多岁左右的寿命,那么他出生应是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前后。梁为镒因家境贫寒,生活难以维持,曾作木筏工,受雇于人时,他应是青壮年时期。若太年轻或者年老没力气,是不会被雇用的,因此,梁为镒应是在青壮年时才开始上山种茶制茶,那么已是乾隆末年或嘉庆初年了。

按照上述的年代推算,狗牯脑茶是在嘉庆元年(1796年)前后种植的说法较符合事实,狗牯脑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狗牯脑茶简介

狗牯脑茶又名狗牯脑石山茶,也曾被称为玉山茶,产于江西遂川汤湖乡的狗牯脑山。狗牯脑茶栽培技术由梁为镒于清代创世,距今历史已200多年。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狗牯脑茶获金质奖。

1  2  3  4  5  6  7  8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