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2000年,陈文山却因一句话被触动了。当时媒体经常报道茶叶农残问题,一位茶客半开玩笑地问“这是喝茶还是喝农药呀?”于是,2001他回到安溪,办起生态茶园。在他的精心呵护下,祥华茗山生态茶叶示范基地被作为全县生态茶园建设示范样板。2006年,基地还承担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乌龙茶绿色食品标准的研究及示范基地建设”,并通过省级验收。2005年,茗山茶品牌获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
健康 古今崇茶根源之一
茶的保健作用,早已为人们共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本草拾遗》也载:茶为万病之药。陆羽则把茶和医药保健的经验系统及理论化了。到了现代,茶的普及多和保健有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陈宗懋院士在论坛上告诉人们,“青青茶水送健康”。茶叶中的有效化合物对人体健康特别是抗癌的效果已不是有或没有的问题。大量的研究资料已肯定了它的抗癌、防衰老、提高免疫性、防龋齿、杀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
台湾中台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区少梅教授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茶的功效。她们制成的富含r-胺基丁酸的茶,不仅是独特新兴茶类,更让实验中的老鼠特别地长寿。
陈宗懋提醒说,对茶叶应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茶不是药,它是一种具有对人体有生理调解作用的功能性食品。但可以预期,茶叶中的有效成分作为一种药物在医学中的应用已为期不远。
和谐 茶文化之魂
茶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另一重要因素是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茶早已同琴、书、画等艺术形态相辅相成,茶诗、茶帖、茶画应时而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茶叶的流通,也留下了许多文化积淀。在此次茶博会上,正如泉州一位茶商风趣说的,茶从中国传到欧洲,英语把茶叫“tea”,不正与闽南语茶的发音相近,也证明欧洲的茶来自中国吧。
但更多茶人的共识是中国茶文化基本精髓的灵魂是“和”。陆羽在《茶经》中写道:茶崇和,和衷共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正与我们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的精神相一致。老茶人张天福也提出中国茶礼为“俭清和静”。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程启坤在论坛中也提出,茶是友谊的桥梁,和平的使者,是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的载体。
杨江帆则趣言,和谐社会离不开家庭的和谐,茶能让家庭和谐。现在家庭都是小家庭,三口之家非常多。三角的稳定性虽然最好。可孩子上学了,工作了,剩下夫妻俩,下班回来都不知道谈什么话题,可加上一杯茶,又成了三角形,方便互相交流。品不同的茶,感悟不同的人生感受。泡一杯茶要20分钟,一个晚上泡上几泡,家庭能不和和睦睦吗?
此次茶博会茶业论坛以“生态、健康、和谐”为主题,也正是希望更多的茶商,能多产生态茶;更多的人能喝茶喝得更健康;社会也因茶文化的昌盛更和谐。
来源:福建日报 作者:林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