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台湾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
两岸合作要多构筑平台
“海峡两岸的合作,需要构筑平台。比如说多办比赛、多办展览或者进行茶文化展示或陈列。”台湾文化大学校长李天任这样认为。
他表示,第一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见证了两岸茶文化与茶产业的融合与蓬勃前景,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中华茶文化在两岸合作与共同努力的情况下,有了世界级的水平。
张天福曾说过,“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真理,传遍五洲永不衰的是茗饮。”李天任表示,茶文化源远流长,在此次茶博会上,许多项目能够签约,就表示海峡两岸都有意愿进行文化的传承和经济上的合作,只有在双方都有意愿的基础上,彼此才能够进一步合作。他希望能借助茶博会的成功召开,两岸进一步拟定许多合作的项目,尤其在人才素质的提升与人才的培养项目上,共同携手为两岸发展的未来多多努力。
李天任认为,闽台茶产业合作有着深厚的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的背景,福建是茶业资源条件雄厚,台湾茶业以高价值著称,拥有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品牌推广技术。如何更好地合作交流,达到更好的结合?他认为,要更好地进行创新。
人物: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诠
国饮可借奥运火一把
有奥运营销的案例说,日本借助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把日本食品寿司推向了世界。而韩国借助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又把韩国的泡菜销售到了地球的各个角落。直到今天,韩国的泡菜每年都有4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在与早报记者的交流中,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诠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中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茶叶作为中国国饮可以借机走向世界。
冯廷诠认为,动静结合,相得益彰,奥林匹克精神追求的团结、友好,与中国茶道精神所倡导的“和、敬”异曲同工。不过日前传出这样一个消息:祖国大陆茶企业在申请获得2008北京奥运会标志使用权过程中,没有获得成功,遭遇了尴尬。然而,国际奥组委和可口可乐公司却为台北奥组委和台湾省的茶企业破了一次例。双方达成了变通协议,台湾省茶叶企业可以使用台北奥组委专有标识销售自己的产品。
“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冯廷诠称。在他看来,目前国内大多茶企规模小,实力有限,想挤入奥运会各级赞助行列显然是不切实际。“赞助商的途径被堵死了,茶企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这就需要企业别出心裁争取最好的品牌推广效果。”
冯廷诠说的是,茶产业可以走“非”奥运营销的路线。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今年11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人文奥运,茶香世界”中华茶文化宣传活动中就把包括永春佛手在内的几个茶种评为“申奥第一茶”。据其透露,在北京奥运会举行期间,在有关部门的组织下,“申奥第一茶”茶叶将被赠予各国奥运代表团成员,以此扩大中国茶叶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年,全世界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投向北京。这期间茶企业如果能够围绕奥运,在北京策划当地茶的推广活动,借用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必将获得极大营销上的成功。”冯廷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