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勐腊县象明乡健全茶产
下一主题:云南省茶叶研究所科技
元代沿袭宋制,是中国茶叶经过唐、宋的发展高峰到明、清继续发展之间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但贡茶制有所削弱,朝廷用茶继续保留宋代遗留下来的一些御茶园和官办茶场。
明代到清代,是制茶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明代洪武24年(公元1391),朱元璋皇帝下诏废团茶、兴叶茶,破除了团茶饼茶的传统束缚,对促进散茶的生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贡茶由团茶改制“先春”、“探春”、“次春”、“旗枪”、“石乳”和“灵芽”等散茶,产制、品饮又有一次大的变革,把唐代炙烤煮饮团饼茶,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瀹而啜”法。据顾元庆《茶谱》《茶说 》《茶疏》等记载,明代名茶有50余种,西双版纳生产的“普洱茶”已列入明代名茶。
明清两代以烘青、炒青为主,由于炒制烘青绿茶的实践,认识到烘干香气不如炒干,发明了炒青绿茶制法。认识往复循环,制茶技术逐步变革,新的发明制造也随之不断出现。
清代茶叶进入鼎盛时期,贡茶产区扩大,普洱茶列为贡品,据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于2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每年进贡之茶,例于布政司库铜息下,动支银1000两。由思茅厅领支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明代和清代芽茶、叶茶的发展,还促进和推动了其它茶类的发展,据历史资料记载,清代名茶有40余种,除绿茶、黄茶、黑茶、白茶、红茶外,还发展了乌龙茶(青茶)。至此,六大茶类形成,各类茶叶的生产技术得到了丰富和提高。在这些茶类中有不少品质超群的茶叶品目,逐步形成了我国至今还继续保留的传统名茶,古代许多制茶技术和工艺要点,仍沿用于各种名特优和高档茶叶的制作过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