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之4.05倍。
4. 增加茶农利润。
5. 减少茶季忙时,采工供应之困难。
铗茶之缺点如下:
1. 品质不匀净。
2. 不能采摘嫩芽。
3. 茶芽易硬化。
4. 茶芽尚未充分发育,即行采摘,故茶汁不浓。
5. 茶芽易受损害。
6. 老叶粗枝鱼叶等易混入。
7. 消耗养料多。
8. 树势易衰颓。
各茶区
茶叶采摘之方法,因还境及历史习惯而不同,兹分述如下:
1. 印度:第一次所生之嫩枝,仅采其顶上最嫩之二叶至三叶,下部之嫩枝,残留二三叶,以资再发新芽,并规定采摘面,采摘面以上者,虽老叶亦摘下,弃之作为绿肥,采摘面以下者,虽嫩叶亦保留,俾使多生旁技,促进发芽机会,如此采摘法有下列诸优点:
a. 有剪枝之功用,可节省无用枝叶之树力。
b. 老嫩有标准,精制简易,品质一致。
c. 茶树高度有限,枝条不至徒长,促使旁枝发达,树势旺盛。既增产量,且株丛浓密,杂草难生。
d. 延长采摘时间,增加采摘数量。
2. 锡兰:修剪后第一次为采顶,为细摘法,后即普通采摘,即中摘法,近修剪期则为粗摘
3. 荷印:第一次采摘最上之嫩叶,第二次摘最上二叶,以后每次仅采一叶,硬叶鱼叶绝对禁探,生叶老嫩分级,分别制造。
4. 日本:多用铗摘,近亦提倡双手摘。
5. 中国:我国茶区广阔,各地摘法颇不一致,如微州武夷多用双手摘,浙江多用直摘,两湖一带,多用扶摘,六安多用切摘,或以切刀采摘(刀以铁制,嵌于铜柄之上,柄之反面附以圆筒,套于食指之第二节上,柄则握于掌中,采时以刀揽茶就于姆指上切断之。)如制上级内销
绿茶,则多用掐摘。
我国采摘之缺点如下:
1. 老嫩失宜:普通采摘均甚粗老,且连鱼叶老叶硬叶枝柄一并采下,老嫩混杂,品质不一,制造亦极困难,至于内销高级
绿茶,则又采摘大嫩。
2. 手续粗暴:既伤芽叶,复窒生机。
3. 留蓄不当:何者可采,何者须留,端视采势而定,我国多留P而不留F,殊伤树势。
4. 不知保护:采摘时遇有较高枝干,用力拉下,踏压地上,生叶投入篮内,亦尽量压紧,甚至混人夹杂物,毫不知加以保护。
兹将各种
绿茶之特殊采摘法略述如下:
1. 眉茶:采摘时期应以发生一芽四叶而采其一芽二叶为最适宜,盖过嫩则釜炒时易生粉末,过老则条索不易紧束。
2. 珠茶:采摘时期以发生一芽三四叶而采其一芽二叶为宜,五叶以上则不易卷成圆形,势必加糊以补救之,品质等而下之矣。
3. 松萝茶:采时须嫩,且须拣去枝梗老叶,又须丢尖与柄,以免易焦。
4. 龙井:每年仅采二次,即明前与雨前是也,选采其一芽或一芽一叶者,用姆指与食指掐紧,任其自然脱落,忌用指甲刻摘或久握手中。
5. 瓜片:采一芽三叶而将其梗芽及各种叶分别摘下,分别制造。
6. 白毫银针:清明后选茶芽具笔尖形者而采之,余则留待,每三五日采摘一次,芽稍粗放,即不复采,或采一旗一枪,携归去叶取芽。
7. 玉露:当芽茁生2-3片新叶时,探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