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采摘培训教材
发布时间 2009-05-20 浏览 36518 次
    年、季开采期应根据越冬芽或其后各轮茶芽萌发(即鱼叶开展期)、长梢速度、留叶要求与各茶类采收标准等而定。在正常情况下,红绿茶区,当10%~20%芽梢已达采摘标准时,即可开采。我市现有栽培品种,春茶萌发始期或盛期大多在3月下旬,早者3月上旬,迟者4月上旬,萌发后长至一芽三叶时,均需15天左右。因此,红绿茶每年头轮(即春茶)开采期,早芽种福云6号多在3月中旬前后;福鼎大白茶、福云7号等多在3月下旬或4月上旬;中芽种,如菜茶、毛蟹、梅占等多在4月上旬,迟芽种,如政和大白茶,水仙多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盛采期早芽种多在4月中旬左右,中芽种多在4月下旬,迟芽种多在4月下旬或5月上旬。
     由于春茶萌发集中、整齐,高峰期明显,茶叶产量占年产量40%~60%,因此,掌握合适的开采期对提高茶叶产量、品质以及养树与调剂劳动等,都有好处。大型茶场和栽培无性系品种面积大的茶场,更应注意掌握稍早开采。同时春茶早、季季早,春茶迟、季季迟。头轮以后各轮开采期限;可以前一轮采后30~45天或大约35天左右为参数来推算。
     B、停采期:停采是指在每一年周期中,结束某片或某品种的嫩梢采收工作,停采期迟早,直接关系到当年产量与收入,也关系到茶树生长与来年产量。为此,必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管理水平,青、壮、老不同茶树年龄的实际生长期,可采轮次等,订出不同的停采期。不宜统一停采。如管理好、树势壮、留养好、早霜期较迟、停采期可略迟些。一般可采至最后一轮或提前一轮结束,以增加当年产量,我市茶区一般可采到白露或秋分左右。如树势弱、管理差、早霜期早,或需要继续培养树势,可适当提前1~2轮结束,以留养秋稍,扩大树冠或复壮树势,提高或稳定来年产量。
     3、采留方法,青年茶树,前期应掌握以养为主,适当地采收,“打顶”为主。春茶后期留一大叶采,并及时采收下部对夹叶。对树冠表层嫩梢应多留叶,以利养壮树势,扩大树冠。
     壮年茶树,尤其对盛采的壮树,应以采为主,采养结合,按标准适时分批合理留叶采,做到采养结合,边采边养。对于树冠表层壮梢可留一叶采,其他可留鱼叶采,同时,应及时采摘丛里,下脚对夹叶,并除去花果枝,减少养分消耗。
     老树,应以采为主,适当留养,可春夏茶集中采,只留鱼叶,即多采少留(因为这类茶树长势弱、多半为对二、三、四叶梢)。秋茶集中留养、多留少采。但对于要改造的衰老树也可采取“春茶大采、夏茶改”的方法。

采茶机具的选用

     我国对采茶机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的,近年来,进展较快。机器采茶已在部分地区和较大面积茶场推广,我市采茶机推广使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到目前全市茶区,基本推广使用,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1、采茶机类型与采摘效果。我国研制并已提供生产上试用、试验的机型有10余种。采茶机的工作原理均属切割式。基本类型有往复切割式、螺旋滚动式,水平旋转钓刀式3种。动力来源分机动、电动、手动3种。
     采茶机的工效与茶芽生产情况、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及采茶机采摘幅宽度关系较大。机采的生产效率一般要比手采高6~15倍。如用机动螺旋滚切式采茶机(采摘水仙茶、梅占、毛蟹等品种)每台两人轮换工作。台时产量为80~100公斤。比手采提高10~15倍。日本川奇单人采茶机,两人轮换操作,台时产量也可达50~60公斤,比手采提8~10倍。
     采茶机的采摘质量,以往复切割式为好,完整芽叶可达60~70%,加上破碎但能制茶的部分鲜叶,可制率达85%~90%。水平旋转钩刀式采茶机的完整芽叶为40%~55%,可制率在75%以上。螺旋滚切式采茶机的完整率芽叶只有30~40%,可制率在50%以上。
     2、机采茶树树冠的培养。现有研制的采茶机,没有选择性,只能采摘树冠面上的芽叶。如果茶树树冠不平整,发芽不整齐,生长势不旺盛,往往影响机采的效果,而且也会影响茶叶质量。因此,必须对机采茶树树冠进行必要的培养,以适应机械采摘。
     准备实行机采的茶树,一般应视茶树的生长和树冠平整度等具体情况进行重修剪或轻修剪,剪后即可机采。约经一两年机采后,机采树冠便可形成。根据研究资料和国内外的经验,机采茶树树冠的高度;以60~80厘米为宜,过高过低都不便机械操作。如树高超过1米,则应进行修剪。
     采用何种树冠形状,最适于机械采摘?这需要从茶叶单产、劳动强度、采茶工效等方面综合考虑。树冠形状对茶叶产量的影响,各地的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有的以孤形产量为高,有的则以水平形产量为高,但一般差异大不明显。从劳动强度、采摘工效考虑,弧形树冠便于机采。因此,一般认为灌木茶树,宜采用弧形树冠;小乔木型茶树,则可采用水平形树冠。
     3、机械采茶的几个问题及解决的途径。采茶机在我市使用时间很短,目前,使用面积还不大,处于试验和试用阶段,因此,尚缺乏完整和系统的资料。但在试验和试用过程中,也初步发现了一些问题:
     ①鲜叶质量问题:目前,一般采茶机对芽叶的选择性还不理想,在同一时间与手相比,机采鲜叶的质量,一般低于手采的,主要是存在芽叶破碎、混杂和老梗老叶三大缺点。因此,机采的鲜叶,一般只能做中档以内的茶叶。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各茶区的经验,如能再在制茶工艺上采取一些技术措施,还可适当提高机采的品质。目前采工严重不足,手工采茶普遍存在大把捋、一扫光等不良的粗采、滥采现象,造成老梗多,单片碎叶多,老嫩不均,大小不一的弊病;机采可保证鲜叶的整体质量,比手采提高一个等级。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选育并建立优良(如发芽势强、节间长、持嫩性强)的无性系茶树是十分必要的。从当前来看,一是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适于机采的树冠;二是要研究提高机采的技术。
     此外,如茶园面积较大,劳力紧张,芽叶不能及时用手工采下,则从整个生产来看,采用机采,品质将不致因此而降低,甚至还可能有所提高。
     ②鲜叶产量问题。综合各茶区的实际情况,机采对鲜叶产量有一定影响。一般机采初期影响大,机采一两年后影响少,甚至没有影响,茶树未形成采摘面的茶园影响大,已形成采摘面的影响小。春茶影响大,夏秋茶反而有增产效果。机采对鲜叶产量的影响,主要是漏采造成的。解决途径,除了通过修剪技术,培养好树冠外,可在机采初期,采用机采和手采结合采摘,效果更好。据安徽省祁门茶叶研究所等研究,先用机采,再进行人工辅采,或茶叶高峰期采用机采,其余采用手采,都比全机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③茶树长势问题。机采茶树经连续几年机采之后,生长势有削弱趋势。一般是芽密度趋于密集,新梢展叶数逐渐减少,对夹二、三叶增多。百芽重减轻,机采条件逐渐恶化。这种机采茶园茶树生育的一般规律,手采茶树也同样存在,但机采园树势削弱的速度比手采园更快一些。这一问题,主要有赖于修剪技术和肥水管理来解决。据研究,进行重修剪以及增施氮肥,旱季灌溉等措施,对复壮树势,提高产量都有显著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