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白茶对白
发布时间 2010-02-08 浏览 23657 次
主要过程,多采取室内自然萎凋方式,技术要求与红茶制作工艺流程中的自然萎凋相同,整个萎凋过程分开青、拼筛、拣剔3道小工序。干燥多采用阴干(晾干)或烘干的方式。

  茶花女:安吉白茶,茶中王者!作为安吉人,我们总是这么自豪地说!

  精心焙制的安吉白茶,色泽翠绿金黄、茶香清爽幽雅,冲泡之后,茶芽朵朵、叶底玉白、叶脉绿色,似片片翡翠起舞、颗颗白玉卧底;饮之,滋味鲜爽、唇齿流香、甘味生津、回味无穷。由于白茶品种珍稀,风格独特,品质极佳,自古以来,为世人所推崇,贵为绝品,民间谓为“茶瑞”。如今,安吉白茶已被国家认定为珍稀茶树品种。

  茗香:安吉白茶的性状独特,每年春天随着时间、光照和温度的变化,新芽嫩叶的颜色由嫩黄色变成玉白色乃至白色如纸,莹薄透明、叶脉却显绿色,此时望眼白茶山凝似瑞雪银树,盛白奇景一般能维持两个月,月光微风下好似仙女下凡来。随着季节的推移,光照度强,温度变暖和叶片的成长,叶色逐渐转变为翠绿色。安吉白茶的特异性主要表现在春季发芽时新梢嫩叶叶色的可逆性白化现象,在白化过程中新梢的叶绿素含量急剧下降和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研究表明,安吉白茶是一个温度敏感的自然突变品种,其白化表达的温度阈值在20~22℃之间,但该温度仅在芽萌发初期发挥作用;其正常复绿的启动温度在16~18℃之间。叶片白化期的主要生理生化变化是叶绿体膜结构发育发生障碍,叶绿体退化解体,叶绿素合成受阻,质体膜上各种色素蛋白复合体缺失,导致了叶色的变化;rubp羧化酶的大、小亚基含量及酶活性下降,同时伴随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升高,终因叶绿体不能继续发育,多余的可溶性蛋白水解,导致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上升,温度敏感型突变体的突变很可能是由核基因或核质互作控制的。

  茗香:安吉白茶叶绿素含量低,氨基酸含量高,且茶多酚含量又较少,因此,有利于提高成品绿茶的香气和鲜爽度。加之,安吉白茶的嫩芽叶,色泽莹白,制成干茶后色泽黄绿。开汤后芽叶色泽莹白,香气高爽,滋味鲜醇,当为其他绿茶无与伦比。所以,说安吉白茶是“绿茶之王”是有根据的。

  经生化测定,安吉白茶氨基酸含量高达10.6%,为常茶的2-3倍以上,其中茶氨酸含量接近常茶的氨基酸总量。氨基酸含量高特别是茶氨酸含量高,有利于血液免疫细胞促进干扰素的分泌,从而提高人体抵抗外界的侵害力。所以,饮绿茶有利身体健康,那么常饮安吉白茶,更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其作用之大,是常茶所不能比的。

  阿迪达:对!就是安吉的,我同学老家是那里!我们非典那年去那里玩的时候还喝过,真好喝啊,还想喝(就是太贵)!我们那时侯去那里装不是北京的——怕人家赶我们走(哈哈!)——后来他们还是知道了,不过还是很热情啊,好人啊!

  茶花女:9494(得意地笑……)安吉人都是好人!

  被遗忘的茶鸟:听了各位专家的讲解,我都想喝喝看了,哪位大方的朋友愿意为小女子提供个一二百斤啊?呵呵!

  老古董:其实中国古代对白茶就有记载。中国古代茶名称很多,最初称“荼”,还有其他别名,直到唐代才称“茶”。宋代人好斗茶 “茶色贵白”(宋蔡襄《茶录》),南宋王观国《学林》认为“茶之佳品色白,若碧绿色者乃常品也。”宋徽宗《大观茶论》对白茶有更详细的描述,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于是白茶遂为第一。”并指出“汤火一失,则已变而为常品,”如加工得法,则“表里昭澈,如玉之在璞,他无与伦比。”宋之安《东溪试茶录》将茶树分成七个群体,“地不以山川远近,发不以社之先后,芽叶色白如纸,民间以为茶瑞。”这种真正意义上的白茶与目前茶学界对茶叶分类中的那种不炒不揉,通过晾干方法制成的“白茶”不同。白叶茶为何会失植近千年,有待进一步考证。

  半日闲:晕倒……一二百斤倒是没有,不过,你若来我们这里作客,我倒是可以为你亲自冲泡安吉白茶,免费品尝,以茶会友,呵呵。

作者:小蔷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2004年第40期t3版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