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油桐尺蠖。油桐尺蠖核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30×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1500Kg,于第一代幼虫1-2龄高峰期喷雾,当年幼虫发病率80%,持效3年以上。
3、茶毛虫。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每公顷用(7.5-15)×1011个多角体病毒,兑水750Kg,于越冬代幼虫2-3龄高峰期对茶从作低位倾向喷雾,当代幼虫发病率80.5%。
由于天敌本身是一种生物,受环境影响较大,繁殖饲养比较复杂,而且与化学防治有一定矛盾。为提高生物防治效果,首先要协调好与化学防治的关系。使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化学农药品种,减少化学防治次数。改进农药使用技术,如用低容量喷雾代替高容量喷雾,对芽叶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茶黄蓟马等进行快速叶面喷雾,对有“发生中心”特点的病虫如螨类、茶尺蠖等进行局部喷洒,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保护天敌资源。第二,改善天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天敌,尤其是真菌和病毒要求在较高的湿度下生长、繁殖、感染昆虫,病毒对阳光很敏感,不宜在高温干旱季节应用。
三、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具有见效快、效果好、使用简便、受环境条件影响小等优点。科学进行化学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手段。但化学农药使用不当,会在茶叶和茶园环境中残留引起人体慢性中毒和污染茶园环境;化学农药在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导致害虫的再度猖獗;单一、长期使用化学农药还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防治效果。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化学防治必须严格执行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茶园农药首先必须符合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原则。再根据茶叶生产特点,病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具体选定。
防治刺吸新梢汁液的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蓟马等,应选用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有较强触杀毒性的药剂,如敌敌畏、乐果等;对取食叶片的害虫如茶毛虫、茶尺蠖类、刺蛾类等,应选用具有胃毒兼触杀毒性的药剂,如拟除虫菊酯类、杀螟松等;对茶园螨类害虫应选用具有较强杀卵作用的杀螨剂;防治粉虱和蚧类害虫要选择触杀性强、而且对蚧壳有强渗透性或腐蚀力的药剂,如马拉硫磷和亚胺硫磷等;防治叶部病害应选用既有保护效果,又有治疗效果的杀菌剂,如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等。